返回第267章:开发北海道(第3/4页)  重生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等过了几十年、上百年,这些包身工的后代已经融入这个文明,并集体产生独立意识的时候,就可以出台一个低一点的赎身价格。奴隶问题不就解决了。到时候愿意当包身工的继续当包身工,不愿意的随便赚个两三年的工资赎身了事。

    当然朱由校还是草草制定了一个《包身工管理条例》让高邦佐施行,即日常生产过程中不能让包身工劳累过度、不能虐待包身工,每七天必须有一天假期,加班要在伙食等方面进行一定犒劳,并且每个月要给这些包身工一定的零花钱等方面的规定。

    如果包身工的契约持有人不遵守规定。包身工可以去官府诉讼,诉讼成功了官府可以进行一定的罚款警告等等,前提是这些包身工要觉醒诉讼意识。基本上这些包身工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会有这些意识了。

    到时候奴隶和奴隶主在规则下玩,双方日子也都能过得下去就行了。如果这些奴隶感觉这样过日子挺好,那就可以继续过下去。如果感觉日子过得不爽,也可以想办法赎身。

    本身中国这个文明,就是在不断同化其他民族。这个文明并不是以血统来划分的,而是以文化认同感来定义的。

    因为镇东省刚刚开省,又不像台湾那样有一定数量的汉人作为基础,移民吸引力也没有台湾那么强,镇东省缺少劳动力。所以高邦佐刚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抓捕更多的土著,然后训练成包身工。

    包身工性格要温顺、听话。

    所以这些土著抓捕来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教,然后再上市销售给那些移民或企业,从而进入生产环节。

    复杂的生产技能这些奴隶不会也没关系,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事情。例如杀鱼、放羊、搬砖等等。

    这些事情是移民不太会干的,因为劳动报酬比较低,要是移民到这种寒苦之地还要做这种报酬低的工作,那他们干嘛移民啊?

    另外抓捕土著奴隶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消除土著方面的不安定因素,使得生产不会被这些土著扰乱。

    高邦佐上任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经营好镇东省,从而为大明提供更多的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

    现在缺的就这些东西,食品是肯定缺的。

    工业原材料也缺,北直隶现在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制约的瓶颈就是原材料不足。例如纺织业就缺少更多的棉花。

    所以镇东省发展的产业无法就是渔业、牧业、林业、矿业四个主要产业,再发展一些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建筑业之类的,其他的商品可以从大明本土运过来。

    其中渔业和牧业和牧业是主要的,矿业有就开采。

    林业也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镇东省南岛、北岛(库页岛)的森林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靠近沿海,运输起来比较方便。在原木长途贩运上,比辽东内陆一些的地区还要方便。

    毕竟陆地上运输原木比较麻烦,成本也比较高一些。一般都是在当地将木头切割成木板。或者制造成纸张、家具再进行长途贩运。

    而且辽东地区实际上是经过开发的,平原上并没有太多的森林资源,而且出了山区之外,大木头也不是那么多,只有更北部的吉林、黑龙江这些地区的林业没有经过开发。而镇东省的森林资源没经过开发,到处都是大树,可以产出很多大原木。

    发展这些产业的企业也在天启四年开春后陆续来到了镇东省,渔业公司是最多的,还带来了不少从事捕鱼工作的工人。并且罐头厂企业也来了,准备在南岛生产鱼罐头。一般只生产鲑鱼罐头。其他价格便宜的鱼都是进行腌制然后运回。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皇家财团的,民间企业现在还不会大规模的过来,毕竟这里基础设施还没完善。不过有几家民间资本成立的农业公司却是过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