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1 师徒(第2/4页)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虽然现在金国开始日落西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姓都还过得去,所以金国现在在关中百姓中倒是深得民心。而王将军若想起兵自立,至少百姓那里绝对不会拥护他。于是他就开始纵容,甚至教唆那些主政的官员们肆意祸害关中。等到百姓对于金国都怨声载道的时候,王将军就可以以此来收揽关中百姓的民心,从而将所有关中百姓绑上自己的战车………………”

    “还有呢?”

    王元贞长出了一口气,把刚才压抑在胸中的浊气一吐而尽后,继续说道:“说实话,完颜璟待王将军不薄,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但是如果王将军要起兵反金,他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甚至就连关中的一些官员文人都会对他不耻。自古以来,出兵,必讲究一个出师有名。

    但是王将军根本没有丝毫借口起兵自立,不要说什么像岳王爷那样驱逐鞑虏。自从王将军接受了金国的赐婚后,他只能跟着完颜璟一条道走到黑了,他要在嚷嚷着驱逐鞑虏,他只能像师父以前说的那个《三国演义》里的‘三姓家奴’那样,为世人不齿。而有了这些霍乱关中的官员,他就可以将目标直指胥持国,荆王,甚至元妃。然后打出‘清君侧,靖国难’之类口号,让自己名正言顺。针对那些佞臣、妖妃,而不针对皇帝,以此博得大义的名号。至于以后他羽翼丰满了之后,想怎么说都行………………”

    听完弟子的分析后,林不凡满意的点了点头。王焕章的这些谋划,他也看的透彻。所以他就严令华山派弟子不得与官府发生冲突,怕的就是一旦事情闹大了,破坏了王焕章的谋划。此次在庆阳府,看到那些官差驱赶百姓,林不凡都无动于衷,他能做的就是事后给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找一条生路。

    “师父,您一直都自号孔孟门徒,儒门弟子。但是您如今的所作所为,却在刷新弟子的三观…………”王元贞犹豫了很久还是把这句话问了出来,三观这个词还是师父在入门之时和他说的。

    面对弟子近乎大逆不道的质疑师长的话语,林不凡并未动怒。他沉思良久后,才开口说道:“其实为师最为钦佩孔夫子的地方,就是他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弟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为师虽然不才,但是至少窥得了这四个字的些许皮毛。所以你们师兄弟四人,我采取的完全是不同的教育手段。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为师除了在你入门之时,向你讲解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奥义后,我就再也没有想你提过这些东西?”

    “弟子也时常迷惑不解,还一直以为是弟子愚鲁,惹师父不快。”

    “因为你和他们不同,这些东西不适合你!!!为师研究了儒家典籍这么多年,倒也算是有些心得了。很早以前,为师曾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来自先秦的《孟子》,从而窥得了先秦之时儒家的一些思想。以前为师就和你说过,汉朝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次剧烈的百家融合的过程。在汉武帝即位之初法家、儒家、黄老之学大行其道,还有一些其他的学说活跃在政坛和民间。而且各大学派之间也有着很多派系,彼此之间的学说甚至南辕北辙。

    而在当时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合汉朝后,汉武帝就开始以及其强硬的手段,将百家之学说统合起来,为自己服务。然后董仲舒就开始顺应汉武帝的要求,开始整合儒家各大派系,剔除掉一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言论,比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言论。然后把其他学派的有利学说给借鉴过来,比如法家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之类的,从而为汉武帝量身打造了一个,可以完全为他服务的新学派。

    当汉武帝得到了这个结合了百家所有优点的怪物后,其他的学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然为了表彰董仲舒的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