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
诠释文字的来龙去脉,陈独秀运用了许多新兴学科知识,克服了古人的局限。
7月,几个挑夫随着陈独秀、潘兰珍两顶滑竿,走了20里地到了鹤山坪。
陈独秀住在施家大院,每隔几日,到杨鲁承旧居翻翻书稿,杨鲁承旧居又叫石墙院,离施家大院两里地,没有大路,不通车辆,但走石板路,来去很方便。
初来乍到,陈独秀感觉很好,敌机的声音很少听得到,也少了许多来往应酬。
陈独秀每月有北大资助,jiāo给施家作伙食费。
后来,九中的何之瑜、儿子陈松年以及邓仲纯等人常来看陈独秀,潘兰珍就自己生火做饭。
邓仲纯来时,身上总背上一个yào箱,顺便为陈独秀看病。
何之瑜在罗汉出事后,代表北大同学会照顾陈独秀。
住了一阵,杨庆余邀请陈独秀住到他家来,陈独秀也嫌施家小孩子多,便答应了。
进石墙院,主建筑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大瓦房,拾3级砖砌台阶而上,是宽阔的过厅,两边是偏房。
左边有一折门对着过厅,是陈独秀和潘兰珍的卧室。
对着院子的窗子上有八九根窗格棂,中间一根横档。
房屋很高大,在大窗子上面还有一个小天窗。
屋顶没有天花板。
杨家另给陈独秀夫fù让出一间书屋,是7间正房中东边的第二间,20平方米,南墙有窗户。
这间房子是杨二太太彭氏住的,陈独秀来了,彭氏让了出来。
陈独秀住宅的东头一间是杨家的灶房,陈独秀和潘兰珍的灶房安在进门处。
杨鲁承家藏书很多,陈独秀开始静下心来整理杨鲁承的遗著。
潘兰珍做家务之余,新开了一块菜地,两人各得其所。
一次,陈独秀夫fù上江津县城,邓氏叔侄邀请他俩到大什宇菜馆吃饭。
邓燮康问:“怎么样?”陈独秀知道问整理杨氏遗稿事,说:“我花了两天时间,反复看了几遍,写得不错,有价值。
邓燮康说:“章太炎不欣赏杨鲁承的东西。
有一次杨鲁承听说章太炎到了四川,便带着《杨鲁承先生谈〈皇清经解〉》去见章太炎,章太炎先生在杨氏书稿后写了“杂乱无章”4个字。
杨鲁承十分恼怒,没有多坐就走了。
陈独秀哈哈大笑,说:“杂乱无章没有关系,只要稍加整理,就会有理有章了。
章太炎很小气,想不到给人家看稿也这么小气。
陈独秀想起章太炎在日本借钱给人要本息的事。
回到鹤山坪,陈独秀继续整理杨鲁承书稿,慢慢的就没有兴趣了。
一次,龚灿宾县长来鹤山坪见陈独秀,谈起杨鲁承书稿的事,陈独秀说:“开始看还不错,看多了,就不对胃口了。
鹤山坪石墙院(2)
陈独秀认为,杨老先生对群经的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