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第3/4页)  陈独秀风雨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人孤陋寡闻,更不愿公开发表言论,致引起喋喋不休之争。务请两君对今日晤谈,切勿见之报刊,此乃惟一的要求。言世界大势,大不利于苏,殊出意料。斯大林之强权政治,初败于希、墨的极权政治,苏联好比烂冬瓜,前途将不可收拾。苏败,则延安决无前途,此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变,请转告蒋先生好自为之。出门后,胡宗南说:“我知道,要白跑一趟。戴笠说:“都是张国焘,黔驴技穷,出此馊主意。

    他把共产党开山祖请出来,以此搪塞校长。张国焘叛逃后,到戴笠军统从事策反活动。

    他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陈独秀的舆论对付延安的宣传,比叶青等人fǎn gòng文章的作用大。

    蒋介石看了陈独秀讲话记录,说:“陈独秀的见解深湛,眼光远大。

    戴笠、胡宗南见蒋介石满意,也没有二话。

    胡宗南、戴笠走后,潘兰珍兴奋地对来坐的高语罕说:“县长到那里去,要打扫街道;来看老头子的人,比县长大几倍,也没有人打扫街道。

    高语罕说:“胡宗南、戴笠是微服私访,如果县长知道了,一定会来的。

    鹤山坪石墙院(1)

    1939年入夏后,敌机轰zhà重庆、成都加剧。

    日机轰zhà重庆、成都,来回要经过江津。

    每次飞机过后,陈独秀都要大口喘气,歇息半日才回过神来。

    一天,他给杨鹏升写了一封问候信。

    杨鹏升任guó mín dǎng川康绥靖公署少将高参,两人在武昌认识。

    发信路上,陈独秀在一个旧书摊前停了下来,上面有不少线装书。

    有一本线装《皇清经解》手稿,引起了陈独秀的兴趣,作者是杨鲁承,他问卖书人:“杨鲁承是谁?”卖书人说:“只知道是江津鹤山坪人,清朝进士,其他的不知道。

    陈独秀翻了一会,见书便宜,把书买了下来。

    隔日,陈独秀和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在茶馆中闲谈,陈独秀提到这事。

    邓蟾秋说:“杨鲁承是清朝二甲进士拔贡,写过不少书,家中有几箱子手稿,来不及整理就死了。

    陈独秀问:“不知他家还有什么人?”邓燮康说:“杨鲁承有3个儿子,都已去世,只有一个媳fù杨彭氏还健在,家中事都由她料理。

    陈独秀说:“如有可能,想和杨家后代见一面。

    邓氏叔侄便托鹤山坪人江津一中施怀清校长带信给杨彭氏。

    杨鲁承有一个孙子,叫杨庆余,很想出版祖父遗著,希望有一位名人作校正并作序,听说陈独秀对他祖父书稿有兴趣,正中下怀,立即赶到了县城。

    陈独秀见杨庆余来了,十分高兴,留他用饭。

    陈独秀问:“祖父书稿都是些什么内容?”“有《杨鲁承先生谈〈皇清经解〉》,这便是先生买的那一本,还有《群经大义》、《杨氏扈林》、《龙溪日记》等。

    听说鹤山坪夏天凉快,陈独秀和潘兰珍决定去住一阵,好则多住,不好则少住。

    这里敌机太吵,而且,潘兰珍和邓太太不和。

    家在鹤山坪的施怀清校长听说陈独秀要去整理杨家旧书,邀请陈独秀夫fù住到他家施家大院。

    陈独秀想,给杨家整理旧书之余,还可以写自己的东西。

    汪孟邹来信劝自己完成自传。

    去年3月7日,汪孟邹在《实庵自传刊者词》中说,“现在陈独秀先生正在完成其自传的全部,并已允许续成各章归我们刊印单行本,这当是读者所乐闻的。

    但陈独秀准备写完《小学识字教本》后再写自传。

    他写《小学识字教本》的目的之一,是使学习者知其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