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2/4页)  陈独秀风雨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劝陈独秀赶快离开南京,这几天日本飞机轰zhà更紧,码头上早已水泄不通。

    陈独秀本来想等罗汉回来,听听延安消息。

    但南京气氛越来越紧张,陈独秀决定去武汉再说。

    临行之前,陈仲凡赠诗给陈独秀,诗云:“荒荒人海里,聒目几天民?侠骨霜筠健,豪情风雨频;人方厌狂士,世岂识清尘? 且任鸾凤逝,高翔不可驯。

    陈独秀写了《和玄兄赠诗原韵》:“暮色薄大地,憔悴苦斯民。

    豺狼骋郊邑,兼之惩尘频。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

    沧溟何辽阔,龙xìng岂易驯。

    回延安的三个条件(1)

    1937年9月12日,陈独秀、潘兰珍拎着大包小箱,挤在逃难的人群中登上开往汉口的轮船。

    在船上,陈独秀思考写一本抗战小册子。

    包惠僧是武汉人,在陈独秀动身前给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去信,请他关照陈独秀。

    又给同学程仲伯写信,请他去码头接陈独秀。

    何成浚请公安局长蔡孟坚照顾陈独秀,这蔡孟坚不是别人,1931年,正是蔡孟坚打开顾顺章缺口,追捕钱壮飞,逮捕诱降向忠发,导致恽代英、蔡和森、柔石、冯铿、殷夫等20多人被杀。

    蔡孟坚见到陈独秀就盘问起来,弄得陈独秀很不高兴。

    蔡孟坚走后,陈独秀大怪包惠僧办事不牢。

    这时武昌一个姓兰的慕陈独秀名气,接陈独秀、潘兰珍到他家住。

    陈独秀给耕野(汪孟邹)写了一封信,叫他来信寄武昌城内双柏庙后街26号陈仲甫收。

    几天前他叫汪孟邹来信寄到武昌武汉大学王抚五校长收转。

    10天功夫,陈独秀两次去信上海,也不知汪孟邹收到没有。

    陈独秀给汪孟邹写信,是因为亚东是陈独秀主要经济来源。

    上海《东方杂志》、《宇宙风》杂志给陈独秀的稿费,也是由亚东转给陈。

    收到陈独秀的信后,汪孟邹写信和陈独秀商量,由亚东图书馆出《实庵自传》单行本,先将《宇宙风》刊出的前两章印出来,等陈独秀抓紧时间写出其余部分,再出全本。

    陈独秀满口答应了。

    陈独秀搬到双柏庙后街26号不久,罗汉风尘仆仆地找上门来。

    罗汉8月底启程,在傅厚岗叶剑英、李克农手中领了路费及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开了介绍信,和李侠公于9月2日到西安后宰门旁边的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党代表是林伯渠,两人是熟人。

    罗汉北伐时任四军政治部主任,打南昌时四、六军配合过。

    经过长征,林伯渠头发胡子几乎全白了,但身体很硬朗。

    林伯渠说,“和仲甫一晃有十年未见面了,他在文化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党内的历史,有比别人不同的地位。

    说到这里,林伯渠皱了皱眉头,说:“只是脾气太倔。

    罗汉问:“陈先生想回延安,能让他去么?”

    “仲甫能否回延安,关键在他自己,如能放弃某些成见,回到一条战线上来工作,于民族于社会都是极需要的。

    林伯渠说。

    “仲甫与党中央有过争论,我担心延安不让他回去。

    罗汉吞吞吐吐地说。

    林伯渠安慰他说:“仲甫曾经站在时代前头,我希望他站在大时代的前面,过去的一切是是非非都无需再费笔墨唇舌去争辩。

    “听林主席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

    罗汉笑道。

    “现在山洪bào发,我一时去不了延安……林伯渠沉思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