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者用方括号补出原件所缺的“毒”字。例(2)引者在方括号内注明引文的“虽”字疑是“显”字之误。例(3)方括号内的文字是评论者认为不完整的句子缺漏的词语。例(4)圆括号内的字看来是引者所加,用来订正前面的引文错字,改用方括号更符合常规用法。现代作品的原著也可能有作者用圆括号加的注释,夹在文中的引者注或编者注要设法区别于原作者著。《汉语大词典》在《凡例》中说该书的做法是:“校订引证原著的脱误,用方括号标明。”
二、用于标注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多采用拉丁字母印刷体小写形式,有的在形体上略加变通或带附加符号,一律外加方括号以表示它是音标,不是字母。例如:
(1)北京话能做介音的因素有[i]、[u]、[y]三个……(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2)舌面元音在各种语言中使用得很广泛,其中八个是基本元音,又称标准元音,它们是:[i][e][e][a][a][c][o][u](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三、在辞书中用于字头后的注音
(1)佩[ei]《广韵》蒲味切,去队,并]
(2)夯[hang]《字汇》呼朗切]
以上两例摘自《汉语大词典》。按照该书的体例,字头后用方括号依次标注现代音与古音,古音用反切标注。
四、在辞书中用来注明词源
(1)[佛陀]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现代汉语词典》)
(2)tea…1茶2茶叶……[《闽南语茶》(《英汉大词典》)
六角括号
一、在引文内增补词语,使前后文义贯通
(1)又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现代的信古代叫“书”,《世说新语》:“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竟,默默无言”,“信”和“书”的分别是很清楚的。(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2)《论语·公冶长》:“〔子贡〕对曰:‘赐(子贡)夜,何敢望回(颜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页)
例(1)“谢安”是引者补出的人名,否则读者不清楚引文中所讲的看书认识谁。从例(2)可以看出《汉语大词典》的处理办法是:补出的词语用六角括号,如“〔子贡〕”;解释性的词语用圆括号,如“(子贡)”和“(颜回)”。
二、用于公文字号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国办发〔1993〕81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
括号前是发文机关,括号内的“1993”是发文年份,其后是发文的顺序号。标示年份除用六角括号外,有时也用方括号。
三、在脚注中表明被注解的词语
(1)﹝寻﹞古代八尺为寻。(王安石《登飞来峰》注释)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古人常用浮云遮日比喻奸邪进谗言蒙蔽皇帝,陷害贤臣。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同上)
四、标明作者的国籍或所属的朝代
(1)《世界史纲》﹝英﹞赫·乔·韦尔斯著
《林肯传》﹝美﹞卡尔·桑德堡著
(2)忆秦娥
﹝唐﹞李白
渔家傲
﹝宋﹞范仲淹(初中课本《语文》)
例(1)在原书封面和扉页上用六角括号标明作者的国籍。例(2)在课本标题下用六角括号标明作者所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