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本作品里标点符号使用详解(说明)方便读者阅读 懂的人勿看(第2/4页)  平凡人何进鑫的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沙叶新《陈毅市长》)

    (7)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8)……(下转第23页)

    (上接第30页)……

    例(1)括号内的字补足前面地名的简称。例(2)用括号标明“当时”二字是译文加上去的,原文在字面上没有。例(3)在括号内的补充说明南方古猿的脑量。例(4)在括号内交待引文出处。例(5)表示括号内的“书”字可以补充到前面的标目中去。例(6)剧本对话在括号内提示人物的动作情态。例(7)“热烈的鼓掌”作为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例(8)在括号内交待文章转接的页码,还有分期连载的文章在文末加“(待续)”等都属于正文之外的补充说明的话。

    三、括出序次语

    用圆括号括出序次语有(一)(二)(三)、(甲)(乙)(丙)、(1)(2)(3)、1)2)3)等多种形式,通常成对使用,有时只用后括号。例如:

    (1)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言语也有三个条件:(一)声音,(二)声音的记号——文字,(三)声音和声音连接关系——文法。(《陈望道语文论集》)

    (2)回答下列问题:

    (1)铍是属于下列元素中哪一类元素?

    1)卤族元素,2)碱金属元素,3)惰性元素,4)碱土金属元素,5)稀土元素。

    (2)在下列元素中,哪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1)s,2)c,3)si,4)n,5)。(《化学复习与题解》)

    四、数学用法

    括号(

    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所有的括号都可以用“”代替,这样看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造成括号样式过少的情况。

    在初等数论中,用来表示最大公约数,如(111,148)=37

    方括号

    方括号“”,又可称正方括号。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参考文献等。

    一、用于补缺或订误

    (1)茬子,味辛辣,无[毒]。(《草药方书》盛唐抄本)

    (2)所举的例证有司马迁“成《史记》百三十篇,并自抄正副两册,一藏京师,一藏名山,以待传播于世,他所做的虽[显?]然不仅是写作”(《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3期45页)。(《编辑学刊》19956)

    (3)词语缺漏、意思不完整的例子还有:

    “249人达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的标准]”“连然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的标准]”。

    “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封信[所反映的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书报刊文字差错评析》)

    (4)此外,《简牍概述》一书还对该简和汉代的庸贾作了如下的推算:“如库卒之奉,当时每月最多三百钱,每年则仅有三千六百钱,须(需)要八年,方有二万九千钱。本简一次雇价,就有此数。爵位与赵勤(勋)同为大夫的武便(哽)何以有此巨资?……”

    例(1)抄本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