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日军派出飞机对龙南实行狂轰乱炸,从6月11日开始,日军从西c南c北三个方向进犯龙南县境。6月12日,西路日军131师团从广东南雄水口出发,分两路向龙南县城逼进,一路从洒源堡犁壁岭下来直入龙南,另一路则沿龙南桃江河溯江而上,14日,两路日军汇合于桃江西坝。
南路日军27师团一个加强大队,13日从广东连平上坪中村侵入龙南,到达龙南的横岗后,又分两路,一路沿东水河经杨村进入夹湖迳,然后出天龙,与全南方向侵入的另一部日军炮兵汇合进入县城,另一路则于13日到达南亨乡宿营,14日上午到达罗田后,又分两队,一队翻过罗田与定南方向到达汶龙的日军汇合,从汶龙进入龙南县城。另一队经南亨的罗田至临江的天吊岭,再到临江的东亨,并放火焚烧了东亨何家祠的国民党仓库。
北路日军吕字部队,15日从信丰小江沿龙信公路向龙南县城进发,并在里仁雷峰山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争夺战,国军势弱弃守撤退,日军乘势攻占龙南。
日军逼近龙南,周太暄先安排张平等人撤退,王振返回东江纵队,他和湖南来的同志等待高长明的进一步指示。龙南城被攻陷前夕,高长明赶到,他向周太暄传达了党组织的精神:当前的国际形势对日军极其不利,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苏联红军很可能会从东北向日军发起进攻,目前日军的进攻是垂死挣扎,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党组织认为周太暄和湖南来的同志应该返回湖南,同当地地下党取得联系,准备日本投降后和国民党集团的斗争。
这次谈话后,周太暄再也没有高长明的消息。1980年,调查周太暄历史问题的外调人员,在上海档案馆资料里找到了高长明已经在内战中被国民党枪杀的消息。
周太暄他们四人被迫撤退。为了避免遭遇日军,他们昼伏夜出,翻山越岭走小路,披星戴月地赶往湖南。一日,天色刚暗下来周太暄他们就开始赶路,快到一个村口时,突然在蜿蜒的山路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小队模糊的人影,周太暄眼睛好,看出是荷枪持弹的日本兵。
“是鬼子。”周太暄小声回头说道。肖强和庞诚转身就想跑,成治平一把拽住了他俩:“来不及了。”成治平随手从腰里抽出了驳壳枪。
周太暄低声说道:“往前走,进村子!”
他们走进村子,一户深宅大院吸引了周太暄的目光,来不及多想,他快步走过去敲门。一个绅士模样的老者开了门,周太暄焦急地对他说:“日本兵往这边来了,请把我们藏起来。”
老者二话没说就让他们进来,转身把门栓上。穿过一片屋子,来到后院,打开通往后山的门。这时周太暄听到前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老者对他说:“快往山上跑!”
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一口气跑到山上藏了起来,一直待到天大黑后才返回村里。周太暄向村民打听那家大户人家,村民告诉他那是维持会长家,那个老者应该就是维持会长,周太暄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回到湖南,周太暄立刻找到彭卓夫。分别两年半,他们都在挂念对方。周太暄把自己在江西的工作详细地向彭卓夫作了汇报。
周太暄刚说完,彭卓夫就迫不及待地说:“太暄,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汤菊中回来了,他在双凫铺镇办了一所学校,“省私立宗一中学”,菊公任校长。虽然建校才一年,但发展势头很猛,教师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员,不仅有附近的,就连湘潭c长沙的也慕名而来。省地下工委指示,学校不仅师资质量c教学水平要高,而且要把学校建成党培养后备力量的摇篮,要在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要把学校办成“红色学校”,为新培养建设人才。太暄,你回来的正好,我们现在急需你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