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全民抗战的文章,反响很好,周太暄成了颇有名气的专栏作者。
一日,周太暄正在伏案写作,忽听得有人敲门,他忙跑过去把门打开。门外站着一个穿长衫戴眼镜高个子中年男人,来人说他是广东曾先生的亲戚。周太暄眼睛一亮,他猜此人应该是东江纵队派来的人。周太暄和他对了暗号,确认来人是自己人。周太暄高兴地把来人往屋里让,来人刚要迈步进去,看屋内还有其他人,便邀请周太暄出去走走。周太暄看出了来人的担心,便随着他走了出去。
来人叫高长明,是党在赣州的负责人,他通过东江纵队的曾先生了解到周太暄的情况,便亲自过来接头。周太暄向高长明汇报了他们到赣州以后的工作,高长明肯定了他们前期的工作,并向周太暄布置了下一步工作。
他鼓励周太暄继续在《正气日报》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借着抗战的有利时机,积极打入国民党及其附属组织,做好情报工作,及时了解日军和国军的动向;第三,要争取搞一个联络站,便于往来于广东c江西c湖南的同志活动,同时也可以收留一些逃亡的进步人士。
高长明走了之后,周太暄召集成治平c肖强c庞诚开会,传达了高长明同志的指示。终于和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大家非常高兴。周太暄做了分工,他和成治平负责《新地》的专栏,寻找机会打入国民党;肖强c庞诚继续联络赣州大学的进步同学,同时负责筹建联络站,最好是找一个骑楼,一楼开个饭馆,二楼可以供往来同志工作休息。
说来也巧,周太暄和高长明接头后不久,赣州三青团负责人陈某找到了周太暄,说他看了周太暄的文章,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建议周太暄在赣州大学先修班建立三青团区分队,并任区分队长,把赣州大学先修班的同学们组织起来,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工作。
听了陈某的话,周太暄心里一阵紧张,是不是国民党方面对他产生了怀疑?不管怎么样,先稳住再说。想到这里,周太暄对陈某说:“只要是抗日的事,我都愿意干,不过,自己一介书生,并无组织工作能力,恐不能胜任区分队长的工作,不过我愿意向你推荐才俊。”
陈某笑着说:“你就别推辞了,我今天来也是奉了上峰的意思,最高层有人很欣赏你的文章。”
周太暄听陈某这么说,便不再推辞,他心里窃喜,没想到高长明刚刚布置了打入国民党的工作,便有人来请,真是有如神助。
跟陈某会面之后,周太暄立刻向高长明作了汇报。高长明认为这是可贺的一步,他指示周太暄要利用三青团组织,积极团结进步同学,使他们慢慢地转到党的立场上来。
赣州大学先修班有二十几个三青团员,他们大多数是从沦陷区逃亡到赣南的流亡,国破家亡,每个人都怀着一腔抗日的热血。根据三青团的团规,区分队每两周要开一次会,每个参加会议的成员必须写出读书报告c政治报告c新闻报告c生活检讨c工作建议,这是每个团员的义务。借这个机会,周太暄组织团员讨论“抗日持久战”,推荐同学们阅读蒋百里的《战争论》c《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以及《论持久战》。同学们为《论持久战》的深谋远虑所折服,他们看到了的希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