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0章 明武六年(第1/4页)  天下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武六年。

    岁旦后的第一个朝会,就在长安未央宫的宣德殿内进行。

    大周君臣对去年的军事行动以及署政执行,作了一场总结大会。总之,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国朝各地安定稳固,盗贼消迹,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大军亦是完成战略计划,大败楚军,扬吾国威。

    而后,群臣之间,互为和洽的谈论一番时政,定下国朝今岁内部发展的大体计划。同时,抽调各地物资、甲械,汇聚长安,以应对赵国南下中原一事。再对明年展望一番,鼓鼓诸官员的心气,朝会也就结束。

    但在回到宣室后,高诚便又召来了阎相、钟繇、张松、杨懿、阎忠、秦怡、杨彪等诸寺主要人员。

    朝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可缺少,因为无论是什么决策,都需要众多的官吏去完成。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决策层,依旧是少数一部分人。

    所以,有些事情,注定不能在朝会上来说道。

    人多口杂,派系各执己见,很容易就把事给拖了下来。

    “阎相,先说说褒斜那边的状况,进展到哪一步了?去岁出动了十几万大军出关作战,国朝都差点没喘过这一口气来。褒斜究竟还需要多久?”

    高诚端坐在上首,看着下面各自落座的十几位重臣,目光注视在阎相的身上。

    新年后的第一个朝会,大家肯定都是报喜不报忧,图个吉利,但这不代表大周就过的非常舒坦。

    去岁出兵十几万兵马,还是兵出三路,调动的民夫就高达二十多万。就这,还是大战前积蓄了不少粮草呢,否则动用的民夫更多。长安周遭,都亏了些收成,更别说下面的郡县了。

    再加上褒斜道工程的巨大消耗,以及安置军队掳回来的百姓,大周差点没给一口气呛死。

    鬼知道义兄还整了这么一出,长安这边刚收到他的信,第一批的难民就都快抵达弘农了。本来就忙上忙下的百官,仓促之间还得做难民的安置工作。

    这么多事一起怼过来,谁也顶不住啊!

    好在,近二十万的关中百姓,安置的差不多了。战事也将告停一大段落,朝廷也就可以专心注意的将手头上的事一件件搞定。

    “褒斜那边主要道路的修建,即将完工。根据张成那边的汇报,最多到三月份,便能完成褒斜道主要道路的扩建。而汉中太守那边,则可能要晚上一个月,才能把郡内驰道,与褒斜连接。”

    阎相回答说道。

    高诚大松了一口气,说道:“嗯,告诉汉中太守,不必心急,切记顾及民心。褒斜工程,是一件大工程,但时至今日,诸郡皆无百姓暴动的情况的发生。说明,各地县邑抚慰工作做的不错。事到末了,朕可不想听到坏消息。”

    “陛下放心,老臣这边一直在盯着。下面的郡县官长,也不敢搞出什么事来。”

    “嗯~硐道修建到哪一步了?估摸着还需要多久时间?”

    高诚又继续问道。

    阎相沉默了片刻,暗叹一声,回道:“陛下,硐道的修建进度太慢了。按照张成和马均的预估,起码还需要三年时间来修建硐道。不过,建设兵团的人,只需要留下三五万即可。地方有限,人多了扎在一起,作用也不大。”

    “三年吗?也好,少了十几万人呆在褒斜道里,粮食输运的难度就大大减少了。这样,让张成带建设兵团十万人,先行一步进入凉州,帮助凉州布政司完成关东百姓的安置工程。褒斜那边留下十万人继续修建,主道完成后,看看留下多少人继续修建硐道,其余人都去凉州和主力汇合,大力建设凉州基设。”

    高诚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着。

    旁边的钟繇皱起了眉头,执礼言道:“陛下,建设兵团若是进入凉州,只怕凉州容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