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0章 明武六年(第2/4页)  天下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这么多人啊。凉州这些年状况好转了不少,但也养不起十几万张口啊。”

    “元常说的没错。先前给巨光一口气丢过去十六万关东百姓,巨光可是给臣连连回书,大倒苦水。若是再过去十几万建设兵团的人,凉州现在养活不起。要是过个一年,关东百姓安居下来,垦耕田野后,或许还行。但,现在很难办得到。”

    “那从关中调粮也可以啊,关中各郡的驰道都已经修建完毕,凉州虽然人少,但也完成了关中至冀城的驰道,粮秣运转速度很快。”

    “不妥,建设兵团可是要长久在凉州呆下去,以修建道路、水利、河渠。即便有驰道便利,也要耗费不少民力。而且,赵国还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南下呢。到时候关中还得负责大军作战所需粮秣,民夫都凑不够了。”

    “那就用老办法,屯田!凉州的地虽然荒了很长时间,但那是没有足够的人开垦。让建设兵团一边修建水利、道路,一边屯田。最多也就是明年秋收过后,凉州应该就有能力来满足建设兵团的吃喝了。”

    “屯田的法子不错。反正凉州荒僻了这么久,快点慢点也差不了多少。”

    “那行,那就让建设兵团边屯边修。关中这边也出点力,帮助凉州布政司解决一部分粮秣压力。”

    在经过一番出谋划策后,最终由高诚拍板钉钉。随后,高诚又与阎相说道:“对了,告诉巨光,凉州苦了十几年了。朕把老家交给他,可要好好做。有什么困难,就跟朝廷说,凉州对于吾大周而言,重要无比。”

    “臣明白。”

    阎象应声道。

    高诚点了点头,正如自己所言,凉州对于周国的重要性的确非常大。其一,他是自己起家的地方,全国都非常看重。在大周当官,关中和凉州就是很多人打破脑袋想要钻进去的地方。其二,赵军南下后,如不出意外,大周就要全力以赴的去争夺中原了。到时候,朝廷绝对不能被西鲜卑牵制住。

    凉州防线,就是为了预防于此。

    迁民,只是第一步,发展是第二步,后面还有很多计划,都需要来一点点的布置。

    想到这里,高诚微微摇了下头,此事定下来了,先不考虑,还有其他的事要安排呢。

    “御史府和廷尉寺准备的怎么样了?不出意外的话,最迟十月末,科举射策完毕之后,就要准备府寺下县的工作了。”

    看到高诚目光转过来,杨懿当即稽礼道:“陛下,御史府好说,官吏准备没太大的要求。各郡、县的主官,臣与蔡师都议定了一份名册。吏员目前也挑选了六百多人,待到科举过后,再选用一些年轻才干,足以保证台寺下县的初步完成。”

    “廷尉这边呢!”

    杨懿说完,高诚就看向了阎忠。

    随着御史大夫蔡邕的年纪越来越大,杨懿这位御史中丞,也基本上挑起了御史府的大梁。而且,不论是蔡邕还是自己,都对杨懿的才能有着非常高的赞扬。

    而阎忠,则就是实实在在的老臣了,还是出身凉州的名士。

    “陛下,廷尉这边吏员倒是好说,实在不行可以将县狱的人编进来,也能暂时用着。但是这地方主官,臣实在是没办法啊。上林学宫、太学,臣天天跑,可季谋那边也没办法短时间教出这么多学生。”

    “唉~”

    高诚暗叹了一声,这倒也怪不得阎忠。虽说他能力一般般,但名望不低,管理廷尉寺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岔子。关键还是人才不足啊,当年对法家学派,有些疏忽了。不然,再不济也不置于出现现在的局面。

    “法衍那边暂时有多少可用之人?”

    “回陛下,臣与季谋谈过不少次。以他对自己学生的了解,三个廷尉司的主官倒是足够了。二十四位廷尉署主官,也有十六人能够胜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