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施秀士客栈吟词,诸举子梅园题句(第1/3页)  包公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仁宗天圣五年新春,包拯将年迈双亲托付贤妻董氏照料,自携上书僮小易,风雨兼程赶赴京城参加省试。待包拯抵达东京汴梁时,幸得距礼部开科取士还余数日。然此刻已是日落西山,随找得一家曰“鸿运客栈”投上房住下,以便稍作休息,缓解一路旅途的疲乏。且吩咐小二置备饭菜,于书僮悉用过晚餐后,一夜安息不提。

    至次日早晨,包拯起床梳洗完毕,走出房来,却正巧遇见昔日应天书院同期学子文彦博。彦博表字宽夫,汾州介休人,真宗景德三年生于一官宦家庭,其父文洎曾官至主客郎中,任河东转运使。彦博今虚龄二十二岁,小拯七载,然其禀性谦逊耿直,年少稳重,故而与拯友善。二人随相继见礼,相伴而行,行至客堂,又遇得一秀士,现龄比拯约小一二岁,生得容止闲雅,清秀非凡。经彦博介绍道:

    “他乃贝州清河施俊,字子玊;现与我为邻,故而相识得数日。”

    因此,拯又交得新友施俊,三人随相邀临窗入坐,并唤过小二置备一些酒菜,边吃边聊。然此窗恰好位于客栈东墙,袅袅晨曦打落窗前,随开窗视之,却是一后园,但见园中植得好些梅树,花枝正裹着雪衣争奇斗艳,诸人无不望梅兴叹。施俊更是有感而发,随著作一阕《鹧鸪天》之咏梅,举杯起身吟道:

    “粉态婷婷韵更芳,何须青翠扮衣裳?

    “妖容奕奕冰枝舞,白雪皑皑倩影妆。

    “桃妩媚,柳彷徨,百花齐放捧春光。

    “天生傲骨残冬艳,自古悠悠彩笔扬。”

    在坐包拯、文彦博二人,以及邻坐姑苏昆山秀士龚宗元,字会之;磁州滏阳举子赵概,字叔平;应天府虞城举子王尧臣,字伯庸;相州安阳举子韩琦,字稚圭等诸人无不拍手称赞,继而各自介绍认识一番。

    至此,包拯却因想到日前与贤妻于雪园梅畔谈论诗词之事,更念及如今妻子独自于乡侍奉双亲,故而忆起唐人柳宗元一首《早梅》来,且随口吟道: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吟罢又自叹道:“春光乍泄,如此多娇,可怜内子独自于乡侍奉双亲,为夫却因一纸功名奔波千里,赴此京城,为何,为何耳?”

    施俊听后却道:“希仁兄之贤内得公婆相依,实乃幸事,然小可因早年父母已卒,而今,贱内只得独守空房矣!”

    进而引得诸人感慨万端,但文彦博思想到如今诸人皆是为应试科举而来,随借喻唐人白居易一首《新栽梅》唱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诸人又皆拍手叫好一回,而后又各自谈论一些诗词,并祝愿此番丁卯春闱诸位皆得榜上有名,随着用餐完毕,便相继散去。包拯且径直回至客房攻书不提。

    至第三日依然春光明媚,诸人又陆续会聚客堂,待用餐完毕,但见窗外春雪消融,园中曲径通幽,尽收眼底,梅花更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此时,相州安阳韩琦当先来至窗前。——琦年方弱冠,比及在坐诸人属他最年少。琦生于大中祥符元年一世宦之家,然他长至三岁时父母皆卒去,乃家兄扶育成人,但他自小端重有志,学问过人。这下,他探身窗外看过,回头向诸人提议道:

    “今此园中这般春意盎然,不知诸兄可愿往梅园一游否?”

    听得他言,于在坐诸人最年长者,姑苏昆山龚宗元亦缓步来至窗前。——宗元生于太宗端拱年间,现已是不惑之龄。然宗元年少时好游,早有诗名著称乡里,当世名士范仲淹称誉其文章曰:“温厚和平而不乏正气,似其为人。”并于真宗大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