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了。他怎么都不敢相信,对方为了自己住着舒服,竟连不大的院子都不放过。看看院子中的天井、廊道、盆景、花草,等等,都给弄得面目全非了。
“有什么不行?”听着这话,李金秋很不乐意了,“我只占我自家这一边地盘,并没碍着你。你实在看不过,就把眼睛闭上,当我没建,行吧。”停了停,又说道:“你不是说我私建不行吗?可我建了也没见人把我怎样啊?我看你就别多管闲事了。只要你不管我的事,我们兴许还能做个好邻居。”
听着这话,郝治国真是无语了。
“你歇着吧。”看着郝治国莫可奈何的样子,李金秋很有点得意了。他装出一副客气的样子,招呼了声,转身吆喝起工匠来,要他们抓紧施工。
看着对方这副德性,郝治国非常生气了。两个回合下来,他已知道,对方不是个讲道理的主,只是心中憋着,实在难受得很,便只好走出院子透气。到哪去呢?放眼院外的巷道,他郁闷着。也就在此时,他想到了乔大兴所说的岑家所住大院。
对,就去那看看。想到这里,他将披着的衣服穿好,向恰好与自己住着一个对角的岑家走去。
岑家所住院子与郝家虽有段距离,但也就一会工夫。还没进院子,郝治国就嗅到了一股熟悉的气味。
“好香!”他不由得耸了耸鼻子。进得院来,发现原来是郑文淑在晾晒已腌制好的梅干菜。在衙后街,郑文淑制作的梅干菜可称一绝,不仅好吃,而且好看,由于郑文淑为人热情厚道,很多街坊都接受过这种礼轻情重的赠品,包括那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羊琼华。
“治国来了?”
意识到有人进了院子,郑文淑转过身来,当发现来人是慧敏儿时的同学时,便招呼开来。
“是,是我。”看着在初升的太阳下闪耀着金黄色泽的梅干菜,乔治国虽然觉得赏心悦目,但还是低沉地叹了口气。
“怎么啦?”郑文淑手拿着尚未挂上竹竿的梅干菜,关切地问道。
“心里烦。”乔治国仰脸向天,出了口长气。
“为治家?”郑文淑知道,郝治国不会为老婆烦,因为那是位非常贤惠的女子,哪怕独自一人在广州带着孩子,自他回衙后街以来,每年都要来个两三次的,倒是治家,因为早早没有了父亲,一直是他这个大哥照看。
“不是。”郝治国低沉着声音回答道。
“那为啥?”郑文淑有点奇怪了。
“为啥,为乱拆乱建呗。”郝治国很郁闷地说道。
乱拆乱建?听着这话,郑文淑先是一愣,继之便明白了。这大半年来,衙后街搬进了不少新的住户。原以为他们对分给他们的住房最多也就是打扫一下,做点小的装饰,谁知他们中有不少人为着住得宽敞舒服,竟大兴土木,使得整个住所都变了样,有的地方甚至是面目全非。
想到这里,郑文淑顿时明白了郝治国为什么会如此心烦。她很早就听岑华年说过,这衙后街之所以被全县城的人看重,除了人们常说的是文脉所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的房屋大都有年代了,有些还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而最懂它们的价值的则是郝治国。他家是这里的老住户,他自己更是学文博的。
“别烦,”郑文淑安慰着郝治国,“我知道你心疼那些被乱拆乱建的房子,可烦也没用,你挡不住他们啊!”
“我也知道,可就是看不下去。”郝治国知道郑文淑说的在理,但他就是平静不下来。
这种情况,犹如前些年看着博物馆一位外行副馆长认为馆藏的青铜器锈迹斑斑,雇了不少人用砂纸将它们打磨得铮明瓦亮时又心痛又气愤一样。自因神经衰弱回家休养以来,迄今已有六、七年,虽然不像在单位工作时那样紧张,但目睹环境变化,心情亦好不到哪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