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纪70年代前期是6500万英镑,到了后期一度达到1.25亿英镑。80年代以后虽然有所下降,但在一战爆发前还是维持着每年1亿英镑左右的逆差。
也就是说,英国每年进口的货物价值,要比出口的货物价值高出1亿英镑,英国是一个进口国。
但是英国之所以能够在财政上保持盈余,那就是英国每年都向外国提供商业服务(包括:保险、货物装卸、回扣、经济贸易和海运方面)以及海外投资。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海运业和海外投资。
1913年英国一年就制造了193.2万吨商船,其商船总吨位达到了2040万吨,这一支巨大的商船队,每年能为英国带去一笔可观的收益。从19世纪中叶的每年1800万英镑,一路上涨到了20世纪初的7000万英镑。
这7000万英镑,是指英国赚取到的外汇,英国是一个岛国,他自身要从世界运输原材料回英国,然后在英国加工成工业产品卖出去,自身也需要大量的商船对原材料、工业产品进行运输。这些钱就是扣除自身运输后,从其他国家身上赚到的钱。
海运业服务的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加大,还会进一步的上升。
此时英国的2000多万吨商船已经损失得只剩下得不到500万吨了,连自身运输都无法满足。
美国的商船吨位,则达到了700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不仅是英国无法满足自身的运输,连美国也无法满足自身运输。
此时中华民国的商船,确实有不少在美洲运输货物,承担着美国大约45%的远洋运输服务。
此时应为战争原因,运费非常高。
中华民国去年通过1000万吨商船,赚到的外汇就达到了5亿炎黄币的规模,差不多也就是战前英镑含金量情况下的1亿英镑。
尽管中国商船看上去只有1000万吨,比英国战前2000万吨商船少一倍,但实际上运货量只比英国少一些而已,因为英国的商船大多都是老旧的商船,尽管也呢个远洋,但是因为个体单位太小,无法运输更多的货物。
船只排水量增大一倍,但推动船只所需的动力却只需要原先的50%。所以船只造得越大,燃料舱、动力设备所占船只空间比例就越小,货舱也就可以建得更大,而且船员并不需要增加很多。
也就是说,同样的燃料,同样多的海员,更大的船只的运输效率越高。
又因为战争的原因,使运费大大增长,所以中华民国去年一年,通过海洋运输服务。赚到了1亿英镑的外汇。
“战后,英国基本上是从海上摆渡者的位置上退下来了,英国也没有实力在恢复之前的盛况了。我们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国。战后的美国肯定将会在会在全世界各大造船厂疯狂订购商船。”江渝估计道,历史上美国在一战结束后就是这么做的,如福州马尾造船厂在一战后就接到了美国人的商船制造订单,下订单的从战时的英国,变成了战后的美国。
战前英国是阔佬。战后美国才是阔佬。
尽管现在中华民国半路杀出,但是美国肯定不愿意看到美国自身的远洋运输都要依靠中国商船。
所以竞争是会出现的。
如果是正当的竞争中华民国自然是不怕的,但是资本掠夺财富的手段往往就是战争。
财富在欧洲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财富在中东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些列战争。
唯一的区别。就是谁是主动,谁是被动。
主动的狼,与被动的羊。
如果是狼掌控了财富。那么便无人胆敢窥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财富是在美国,但有谁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