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杂交水稻,出口增长(第3/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半岛,中国就有了一个超级粮库,当然那些三季稻难吃一点就是。诸如东北的那种一季稻质量则比较高,不过热带产出的那些香米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三季稻难吃一些,但用来当作援助用的粮食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华东集团旗下的农业公司连日召开会议,商讨明年对杂交水稻的推广。

    西北集团旗下的农业公司也召开了会议,商讨对小麦等农作物的改良研究的资金投入。

    海南农业基地随即开始大规模培育杂交水稻种子,这些杂交水稻的雄性植株是无法发育成熟的,因此杂交水稻种子不能直接播种,必须用父本和母本种子进行培育。

    这些会议召开过后,杂交水稻首先在财团的农业上得到推广。

    经过讨论,如果将杂交水稻进行大规模种植,那么每公顷水稻平均产量起码能达到7.5吨以上,相当于每亩500公斤。而此时中国的水稻每公顷平均产量仅4吨左右。

    如果是采用机械化的耕作,平均每公顷达到7.5吨的产量是可以做到的,就算达不到,也不会低于每公顷7吨的产量。而如果是精耕细作,那么每公顷达到10吨的产量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水稻亩产来说,要有良种、良法、良态、良田四个要素,一般农户无法掌握如此之多的专业性知识,要想达到最高亩产的产量,一般情况下要那种手里有良田,又碰上良态,又有较为精深的种植知识的农户,才能达到试验田的产量,但也不是没有。

    而用机械化耕作,则不可能做到那么精细,产量自然不可能达到试验田的标准,但是个人劳动产值非常高。

    以当前中国的耕地压力并不大的情况来说,机械化农业显然更好一些。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对立面,机械化农业虽然有好处,但对于物种多样性等东西并没有太大好处。

    有得必有失,在于如何取舍。

    这一年,中国在农业灌溉技术上也取得突破,成功将喷灌技术应用到了农业当中,并且飞机施肥、喷药技术也取得了发展。

    中国农业技术开始走向成熟。

    东北大豆这一年产量增加了300,这得益于种植面的的扩大,以及农用机械的应用,中国大豆这一年的出口量占国际大豆出口的95,牢牢的抓住大豆定价权。

    同时这一年中国生丝出口迅猛增长了50,日本生丝所空出的国际生丝市场被中国所攫取,并且生丝出口量还在进一步提高,只不过中国产出的生丝数量不足,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生丝价格暴涨。

    桐油出口则下降了30,但中国国内对桐油的需求量却猛增了好几倍,因为中国的油漆制造业再加入了传统的桐油之后,油漆不仅亮,而且不怕水烫。

    之前美国亮漆是国际上销售得最好的油漆,但自从中国的油漆进入国际市场后,美国亮漆迅速被打败。

    国际油漆市场在中国油漆的高质量下逐渐被中国所垄断,因此桐油出口数量下降是正常现象,而随着油漆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桐油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茶叶方面的出口在这一年增长了60,首先是欧洲各国忙于战争,印度茶叶的销售出了问题。

    再则印度茶叶的包装、质量都已经被中国茶叶逐渐甩开,特别是包装上毫无可比性,包装精美的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极为热销。

    至于棉花,中国此时11的耕地都用来种植棉花,棉花种植面积将近两亿亩,但此时中国的纺织业毫无悬念的开始横扫全球市场。

    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因为英国陷入战争而暴增,棉花不仅没办法出口,反而从俄国、东南亚、印度地区进口了许多棉花。

    中国纺织业的规模每天都在增长,其高效率的纺织机械远比任何国家的纺织机械都要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