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八一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3/4页)  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车间。

    研究所的设计室在大楼里,由于本阶段多种武器进入实验性制造阶段,大多数欧美技术顾问和各部主要负责人都进入两千多平米的山腹研发车间工作。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安毅的到来,因此孔院长也不浪费时间,直接就把安毅引了进来。

    安毅在灯光明亮、透气性能上佳的各区域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与惊喜万分的欧美顾问热情相见,与麾下研究人员亲热交谈,看到各项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非常欣慰,特别是第一批留德归国的谢宗勉根据掷弹筒和迫击炮研究得出的新认识,让安毅惊讶之余,也大为重视。

    谢宗勉原本是沈建平和陶勋的师兄弟,从汉阳厂辞职后,与沈建平等人一起,成为安家军中第一批留学德国的人员。到德国后,谢宗勉学的是迫击炮制造技术。此人话语不多,性格严肃,长得体型健壮浓眉隆鼻,由于数年来的辛勤钻研,也和陶勋一样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他一看到安毅不像别人那样含笑握手问好,而是耐心等待安毅和专家们见礼完毕,才把安毅带到了隔壁的检测室,拿出新制造出来的便携式五〇迫击炮样品摆到了桌面上的掷弹筒旁边,再把两张设计图挂到正前方的墙上,没有二话,直奔主题:

    “司令请看这个掷弹筒,年初送到我们研究小组手上之后,我们就拿到士官学校进行了十六次实弹发射试验,结果六个测试小组的实验偏差相当大。总结后发现,日军这种掷弹筒虽然*作简单,射程也比手榴弹投掷远几倍,但是必须经过长期的实弹训练,拥有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作自如,才能避免因药包装填失误产生的近距离爆炸。

    “考虑到司令年初在信中的提议,我们在日军掷弹筒基础上进行了三项改进,但是仍然不如人意,于是属下干脆本着‘减轻重量携带方便、必须拥有不低于四百米射程’的基本要求,重新设计了这门五〇口径滑膛式迫击炮,并委托弹药组设计出新式炮弹,通过四次共四十八发炮弹的试射,终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且*作非常简便,准确率比掷弹筒高出十倍不止……这是实验小组和专家组的两次评估意见。但是,由于其造价是掷弹筒的四倍,没有能够通过最终的审核立项,属下觉得非常可惜,想请司令看看,然后再进行一次实弹发射试验,如果到时司令依然觉得不行,属下也就死心了。”

    安毅一听非常重视,上前仔细地看了又看,当场按照*作程序,掰开发射和瞄准架势,发现这种不含发射底座重量只有四点五公斤的小巧迫击炮非常适合单兵携带,而且只需要两人即可轻松发射,如果真的达到谢宗勉所说的“略加训练每分钟可发射二十五至二十八发炮弹”的话,无疑将是军队班排级火力的一大重要补充。

    因此,安毅与孔泽川院长及一旁的两名美籍专家简单商量过后,当场决定半个月制作五具样品、三种效果共六百枚专用炮弹,一旦完成,立即展开一次有军队机炮部队官兵参加的发射试验,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获得大多数专家和军队将士同意,即可完成最后的设计定型开始量产。

    谢宗勉见自己的心血终于获得安毅的重视,高兴得在原地转了两圈,很快赶赴自己的研制小组报告喜讯,连道谢都忘了。

    众人看得有趣,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安毅没有笑,仔细盯着迫击炮好久,当他抬起头来发现枪械研制小组的顾问组长、四十三岁的德国人克罗茨.赫内斯大步走来,眼睛一亮,微笑着迎了上去。

    赫内斯握着安毅的手,低声问候,询问安毅可否知道刚刚从菲律宾开到上海的一个营美国海军陆战队,悄悄装备了一种半自动步枪?

    安毅顿时收起笑容低声询问,赫内斯想了想带着安毅穿过六十米长的宽阔走廊,来到他的办公室内,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份报纸和一本英文杂志,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