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没有玉璧,问道:“我已经斋戒五天,恭敬地接受玉璧,如今你不带玉璧前来,是什么原因?”
蔺相如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共有二十多位君主,都善于欺骗之术。往远说有杞子欺骗郑国,孟明欺骗晋国;往近说有商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往事历历在目,从来不讲信义。我如今只担心被大王欺骗,有负我们国君,已经让随从带着玉璧从小道回赵国了。请大王恕罪!”
秦王怒气冲冲地说:“你说我不恭敬,所以我斋戒五天。你却把玉璧送回赵国。明明是欺负我!”
下令左右的人把相如捆起来。相如面不改色,说道:“请大王暂息雷霆之怒,听我说一句话。如今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只有秦国负赵国的事情,不会有赵国负秦国的道理。大王如果真的要玉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然后派一个使臣,同我一同去赵国取玉璧,难道赵国敢得到十五座城后而仍留下玉璧,背负不讲信用的名声,得罪大王吗?我自知有欺骗大王的罪行,罪该万死,已经给我们国君写信说明不指望活着回去了。请用鼎镬把我烹死,使诸侯都知道秦王因为玉璧的原因杀掉赵国使者,是非曲直自有人去评说。”
秦王与群臣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一旁观看的诸侯使者,都为相如提心吊胆。左右的人要把相如牵走,秦王喝住,对群臣说:“即使杀了相如,也不能得到玉璧,白白背负不义的名声,断绝了秦国与赵国的友好关系。”
便厚厚款待蔺相如,以礼相送回国。有人读史时读到此处,认为秦人攻城略地,列国都无可奈何,一个玉璧有什么值得珍贵的?但蔺相如的意思是担心秦国用欺骗的方法得到玉璧,便会轻视赵国,以后要地要礼,就难以拒绝,所以此时显示一下力量,使秦王知道赵国有能人。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认为他很有贤能,拜他为上大夫。此后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座城,赵国也没有给秦国玉璧。秦王心中始终对赵国耿耿于怀,又派使者约赵王在西河外渑池相会,共定和约。
赵王说:“秦国以会盟为名欺骗楚怀王,把他囚禁在咸阳城,至今楚国人还伤心不已。现在又来约我相会,难道不会像对怀王那样对待我吗?”
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君王如果不去,就是向秦国示弱。”
便一同说:“蔺相如愿意保护大王前往赴会,廉颇愿意辅助太子守国。”
赵王高兴地说:“相如连玉璧都能带回来,何况是我了?”
平原君赵胜说:“从前宋襄公坐单车赴会,被楚王劫持。鲁君与齐王在夹谷相会,带着左右司马保驾。如今大王虽然有蔺相如伴陪,还要选出五千名精锐士兵做护从,以防万一。再让大军在三十里之外屯扎,才能保万无一失。”
赵王问:“五千名精锐士兵,让谁做大将。”
赵胜回答:“据我所知,田部官吏李牧是大将之才。”
赵王又问:“何以见得?”
赵胜回答:“李牧做田部的官吏,收取租税,我们家过期还没交纳,李牧依法来治服,杀掉我九个管事的人。我很生气地责备他,他对我说:‘国家所依靠的就是法律。如今要纵容君家而忘记奉公,那么法律就削弱了,法律一削弱,国家就软弱无能,诸侯就会派兵侵略,赵国都保不住,您还能保住自己的家吗?像您这样的权贵,应该奉公守法,法律加强了,国家就会强大,就会保持长久的富贵,那不是更好吗?’这种见识不是常人能有的,所以我知道他能做大将。”
赵王就任命李牧为中军大夫,率领五千精兵随行。平原君带着大军跟在后面。廉颇送到边境上,对赵王说:“大王身入如狼似虎的秦国,事情实在难以预料!如今和大王约定:估计道路往来和会盟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过期不回来,请像楚国那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