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仍旧在身边一样。
范蠡从太湖入海,有一日忽派人把其妻儿从越国带出,夫妻父子一同来到齐国,范蠡改名叫鸱夷子皮,在齐国被封为上卿不久,范蠡再次辞官到陶山隐居,以饲养六畜为生,获利千金,自号陶朱公。
勾践灭吴成功,不仅不封赏有功之臣,反而与老臣们日渐疏远。太史计倪假装疯癫,辞去官职,曳庸等人也都纷纷告老还乡,文种心念范蠡的临行之言,假托有病在身,不再上朝。越王的左右有忌恨文种的人,向勾践进谗言说:“文种自认为功高盖世,现在大王不封赏他,他心中十分不满,所以才不上朝。”
越王了解文种的才干,觉得吴国既灭,他对自己已经无用,更害怕他有朝一日谋反作乱,无人能制,因而心中想把他除掉,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
这时鲁哀公与季、孟、仲三家大夫矛盾加深,哀公想借越兵除掉三家,便借朝拜越王为名,亲自来到越国求援。勾践心中顾忌文种,不肯发兵,鲁哀公遂病死在越国。
越王勾践有一日突然到文种家探病,文种装出重病缠身的样了,起身迎接越王,勾践随手解下宝剑坐下,对文种说:“我听人常说:志士仁人不怕身死,只怕自己的抱负才干无法施展。你自翊七项谋略,我只用了其中三项,就已将吴国灭掉,剩下四项还能干什么呢?”
文种答道:“臣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越王说:“请相国用这四项才干,替我到地下去见见吴国的前人如何?”勾践说完,登车回朝。
文种将勾践留在座上的宝剑取出,见上面刻有“属镂”二字,认出它正是吴王赐给伍子胥自杀用的那把宝剑。文种见此,抚剑仰天长叹道:“我不听范蠡的话,今日终于被越王杀死,我真是愚蠢啊!”
接着大笑道:“百世之后,人们必会拿我与伍子胥相提并论,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说完举剑自刎而死。
勾践听说文种已死,心中暗喜,命人将他葬在卧龙山上,后人于是便改称其山为种山。文种入葬一年后,海水大涨,穿过山岗,文种坟墓突然崩裂,有人看见他与伍子胥先后随浪而去。至今钱塘江上海潮重叠,前面浪头是伍子胥,后面就是文种。后来诗人有《文种赞》:忠哉文种,治国之杰!三术亡吴,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宁同胥灭,千载生气,海潮叠叠。
勾践掌位二十七年后死去,此年是周元王七年。
却说晋国六卿,自范、中行两家灭后,只留智、赵、魏、韩四卿。智氏、荀氏因与范氏同出于荀家,想与范氏分宗独立,便依照智窑旧例,改称智氏,此时智瑶执掌晋国政务,号称智伯。智、赵、魏、韩四家闻听田氏弑君篡国,诸侯却不加以讨伐,便私下商议,各自占去大片土地作为自己的封地,晋出公的封地反而比四卿还小。
单说赵简子名鞅,生子数人,长子名叫伯鲁,最小的儿子是婢女所生,名叫无恤。有一个善相的人复姓姑布,名叫子卿,他来到晋国,赵鞅请他为几位儿子相面。
子卿端详几人一番,摇头说道:“没人能出将拜相。”
赵鞅长叹道:“赵氏将灭啊!”
子卿说:“我来时在路上遇到一位少年,随从都是贵府中的人,难道他不是大夫的儿子吗?”
赵鞅说:“那是我的小儿子,他是我家婢女所生,不值一提。”
子卿连连摇头说:“上天想将他废弃,虽出身显贵,将来必贱;上天想要他发达,虽出身低贱,将来必贵。此子骨相,与几位公子有异,在路上我未曾仔细端详,请大夫将他召来。”
赵鞅派人将无恤召来,子卿远远看见,慌忙站起,向赵鞅贺道:“这是一位真将军!”赵鞅笑而不答。
过了几日,赵鞅将几个儿子叫来,询问他们的学业,无恤有问必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