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剑自刎而死。王孙骆解下衣服,将吴王尸首盖好,然后用衣带将自己吊死在吴王身旁。勾践命人以诸侯之礼将夫差葬在阳山,又令士卒每人背土一筐,堆成一座大坟。后人张羽有诗叹道:荒*占故城西,辇路凄凉草木悲。废墓已无金虎卧,坏墙时有夜乌啼。采香径断来麋鹿,响屧廊空变黍离。欲吊伍员何处所?淡烟斜月不堪题!
越王进入姑苏城,占据吴王宫殿,接受百姓官朝拜。伯嚭也站在人群中,他倚仗昔日对越王有恩,脸上甚是得意,勾践把他叫到跟前,说:“你是吴王的太宰,我怎敢委屈你?你们国君在阳山,你为何不追随他而去?”命令武士将他处死,并下令将其全家抄斩,说:“我以此来报答伍子胥的忠心。”勾践安抚吴国百姓后,率军北渡长江、准河,与齐、晋、宋、鲁四国诸侯在舒州会盟,并派人前去向周朝进贡。这时周敬王已去世,太子仁继位,称周元王。
元王派人封赏勾践,命他为东方诸侯盟主,勾践接受周天子之命,各国诸侯纷纷派使者前来祝贺,楚国刚攻灭陈国,害怕越国军威,也主动派人来与越国修好。勾践割淮上土地给楚国,割泗水以东土地百里给鲁国,又把吴国侵占的宋国土地还给宋国,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共奉越王勾践为诸侯霸主。
勾践领兵返回吴国,先派人在会稽修筑“贺台”,以掩盖昔日被俘之耻,又在吴宫的文台之上大摆酒席,与群臣饮酒共乐。勾践命乐师作《伐吴》之曲,乐师抚琴唱道: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诛无道当何时?大夫种蠡前致词:吴杀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吴又何须?良臣集谋迎天禧,一战开疆千里余。恢恢功业勒常彝,赏无所吝罚不违。君臣同乐酒盈巵。
台上群臣欢声大笑,只有勾践一人面无喜色。范蠡偷偷叹道:“越王不想将功劳落在大臣名下,猜忌之心已露端倪。”
第二日,范蠡上朝向勾践道别说:“臣常听人说‘主君受辱臣当死’,从前大王在会稽受辱,臣所以不死,就是为了助大王报仇雪耻。现在吴国已亡,大王倘若肯宽恕臣在会稽的不死之罪,臣愿辞官离朝,老死江湖。”
勾践心中感伤,泪流满面地说:“我全凭你尽力相助,才有今日的成功,正想报答你的忠心,你怎么却要离我而去?你若肯留下,我愿与你共享富贵,若执意要走,我定将你的妻儿一并处死。”
范蠡答道:“大王尽可以杀臣,臣的妻儿又有何罪?他们是生是死,全由大王一人掌握,臣也顾不上许多了。”
当夜,范蠡便乘着小舟出了齐女门,渡过三江:进入了太湖之中。第二日,越王派人去召范蠡,范蠡早已出走。勾践脸上变色,向文种问道:“范蠡还可以追回来吗?”
文种答道:“范蠡为人机智,鬼神莫测,恐怕追不上了。”文种刚出朝堂,就有人将一封书信丢给他,文种打开一看,发现是范蠡的亲笔信,信上写道:你不记得吴王的话了吗?“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能忍辱发奋,但又天性忌妒多疑,可与他共患难,不可与他共安乐。你现在如不速速逃去,他日必遭杀身之祸。
文种看完信,心中不由得怏怏不乐,但对范蠡的话却也不太相信,暗暗叹道:“范蠡也太多虑了。”几日后,勾践率军返越,西施随越王同行,越王夫人暗中让人把西施带出,用大石绑在她身上,将她沉入江中,说道:“这是亡国之物,留着她干什么?”后人不了解事情真相,误认为是范蠡临行前将西施带走,于是就有了“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之句。唐人罗隐有诗为西施辩冤道:家国兴亡自有时,时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越王顾念范蠡的灭吴大功,收恤其妻儿,将百里土地封给他们母子,又让良工巧匠依照范蠡的形像面貌,铸成一座金像,将它放在座旁,如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