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第4/7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后乘势直逼曹国边境。曹伯平素就丧失了民心,又害怕我们打败卫国之威,攻破曹国是没有问题的。”

    文公大喜,叹道:“您真是有学问的大将!”立即派人去卫国借道路伐曹。

    卫国大夫元咺对卫成公说:“晋文公逃亡的时候曾经路过卫国,先君并没有以礼相待,现在又来借道,主君一定要答应。否则,晋国一定会先进攻卫国,然后进攻曹国。”卫成公说:“我与曹国共同服从楚国,如果借给他们伐曹国的道路,恐怕还没有使晋国高兴,却先使楚王发怒。晋国发怒,我们还可以依仗楚国,连楚国都恨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依仗的?”便不答应借道。

    晋国的使者回去向文公汇报。文公说:“果然不出元帅所料!”便下令绕道向南。渡过了黄河,走到五鹿的田野上,文公叹道:“唉!这是介子推割股的地方啊!”说完,不觉潸然泪下。

    众将也都伤感不已。魏犨说:“我们应当攻占城邑,为主君报仇雪耻,叹息又有什么用?”

    先轸说:“魏武子的话对。我愿意率领自己的兵马,单独去攻占五鹿。”

    文公赞赏他的勇气,点头答应。魏犨说:“我去助您一臂之力。”说完,二人上车前行。先轸命令军士们多带旗帜,凡是经过的山林高地,都要插上旗帜,务必要高出树林。

    魏犨不解地问:“我听说‘兵行诡道’,今天却到处插旗张扬,使敌人防备,这是什么道理?”

    先轸说:“卫国一向臣服齐国,最近才屈服荆蛮,国中百姓都不顺从,常常担心中原国家来征讨。我们主君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就不能示弱,理应先声夺人。”

    却说五鹿的百姓,没料到晋兵突然来到,登城一望,只见旌旗漫山遍野,不知有多少兵马。无论城内城外的居民,都争先恐后逃窜,守将禁止不住。先轸兵到之时,无人防守,一鼓作气,进入城中。派人向文公报捷,文公喜形于色,对狐偃说:“舅父当年说得到土地,今天果然应验了!”便留下老将郤步扬守五鹿,大军前移,驻扎在敛盂。

    不料郤縠突然得了病,文公亲自去探视。郤縠说:“我蒙受主公不世的厚待,本想肝脑涂地,报答主公知遇之恩。怎奈天命有限,应验了折断帅旗的预兆,早晚就要死了。我还有一句话对主公说。”

    文公说:“你有什么话?我没有不听从的。”

    郤縠说:“主君攻伐曹国、卫国,从根本上说是对付楚国。对付楚国必须以计取胜,以计取胜必须先联合齐国和秦国。秦国远而齐国近,主君快派一使臣去结交齐侯,表示愿意与齐国结盟。齐国正恨楚国,也想结交晋国。如果能联合齐国,那么卫国、曹国一定会害怕而请求和解,秦国也就会与我们结盟。这是对付楚国的万全策略。”

    文公称赞说:“妙计!妙计!”便派使者与齐国通好,叙述桓公在世时的友谊,愿意和齐国结盟,共同抵抗荆蛮。

    这时齐孝公已死,国中百姓推举他弟弟潘继位,这就是齐昭公。潘是葛嬴所生,新继君位,为了夺回阳谷,正想与晋国联合抵制楚国。听说晋侯大军驻扎在敛盂,当天就起身到卫国与晋文公相会。

    卫成公见五鹿已经失守,忙派宁速的儿子宁俞前来谢罪,请求和解。文公说:“卫国不同意借道,现在却害怕而求和,不是他们的本意。我早晚要踏平楚丘。”宁俞把这话转告给卫侯。这时楚丘城中,传言晋兵就要到了,人们寝食不安。宁俞对卫成公说:“晋国怒气正盛,举国百姓惊慌失措,主君不如暂时出城躲避一下。晋国知道主公已出城,一定不会来攻楚丘。然后再乞求晋国,与之和好,这样才能保全社稷。”

    成公叹息着说:“先君不幸对逃亡的晋公子失礼,我又一时不察,不答应借道,才到了这种地步。连累了国中百姓,我也没脸再住在城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