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 太叔带怙宠入宫(第3/7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依次论功行赏。第二等人中,栾枝、郤溱功劳最大,其他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等。第三等人中,郤步扬、韩简功劳最大,其余的有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没有封地的人都赐给土地,有封地的人增加土地。另拿出五双白璧赏赐给狐偃说:“先前曾经把璧投入河中,现在用这些来报答。”又怀念狐突受冤而死,在晋阳马鞍山为他立了一座庙,后人因此把这

    座山叫狐突山。

    又在国门上贴着布告:“如果有谁的功劳被忘记了,可以自己来补报。”

    小吏壶叔说:“我自从蒲城就跟随主公,四处奔走,脚后跟都裂了。您住下的时候我服侍您吃饭睡觉,出外的时候为您驾车备马,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您的左右。现在您赏赐跟随逃亡的人,却没有我,难道您认为我有什么过失和错误吗?”

    文公回答:“你上前来,我向你说个明白。用仁义教导我,使我心智通达的人,该受到最高的奖赏;用计谋辅助我,使我免于遭受诸侯侮辱的人,应该受到第二等奖赏;冒着刀枪箭戟的危险,用身体

    保卫我的安全的人,应该受到再次一等的奖赏。所以上赏要赏德,其次要赏才,再其次才要赏功。至于说那些往来奔忙的匹夫之功,又在其次。三赏之后,就要赏你了。”壶叔又是惭愧又是心服,退了下去。

    文公又拿出大批的金银布匹,赏给那些奴仆、隶从等人,得到赏赐的人没有不高兴和感动的。只有魏犨、颠颉二个人,自以为英勇,见赵衰、狐偃等都是文臣,只会耍嘴皮子玩弄辞句,赏赐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高兴,口中有些怨言。文公想到他们的功劳,也不和他们计较。

    还有介子推,原也在跟随逃亡的人之中。他为人耿直无比,因为渡黄河的时候看见狐偃以功自居,心中产生看不起他的意思,耻于和他为伍,自从随群臣朝贺一次以后,就假托有病,居在家中,甘于清贫,亲自织麻鞋养活老母亲。晋文公大会群臣,论功行赏,因为没有看见子推,偶然忘记了他,竟放在一旁,没有赏赐。他的邻居有个叫解张的人,见介子推没有得到赏赐,心中替他抱不平;又看见城门上的布告说:“如有有功劳没赏的,可以自己补报。”就特地敲开介子推家的门,告诉这个消息。

    介子推只是一笑了之。他的老母亲在厨房中听到了,对他说:“你效劳文公十九年,而且曾经割股救君,功劳不小。现在为什么自己不说?那样也有希望得到几斗粮米,可以早晚食用,难道不远胜于织麻鞋吗?”

    介子推回答:“献公共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有贤德。惠公、怀公不实行德政,上天对他们不满,把晋国夺回来归还主公。众位大臣们不知道天意,争功要赏,我正为这些人感到羞耻。我宁愿一辈子织麻鞋,也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啊!”

    老母亲又说:“你虽然不要俸禄,也应该入朝,见一见晋侯,那样就不会埋没你割股的功劳。”

    子推回答说:“我既然没有什么向君侯索求的,还见他干什么呢?”

    老母亲感叹地说:“你既然能做廉洁之士,难道我不能做廉洁之士的母亲吗?我母子二人应该隐居深山之中,再也不要沉溺在混浊的市井中。”

    子推十分高兴地说:“我一向喜欢绵山,那里山高谷深,我们现在就去。”便背着母亲上了绵山,在深谷之中盖起茅舍,过着以草为衣,采果为食的生活,要这样了此一生。

    邻居们都不知道他母子二人的去向,只有解张知道,他就写了一封信在半夜里偷偷挂在朝门上边。第二天文公上朝,侍臣见到这封信,献给文公。文公打开一读,只见上面写着:有龙矫矫,悲失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皆有宁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