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第5/6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听重耳的行踪,知道他已经在楚国呆了几个月,于是派公孙枝送礼给楚王,要迎重耳到秦国,帮助他复国。

    重耳假意对楚王说:“流亡的人已经把性命交给大王,不愿意去秦国。”

    楚王说:“楚国与晋国相隔太远,公子如果想回晋国,中间要经过许多国家。秦国与晋国接壤,早晨出发,晚间就到了。而且秦君素以贤德闻名,又和晋君不和,这是上天给予公子的好机会!公子还是去吧!”重耳拜谢楚王。

    楚王为壮公子的行色,又赠送了许多车马、金银、布帛。重耳在路上又走了几个月,才来到秦国边界。虽然中间经过几个国家,但都是秦国和楚国的属国,况且有公孙枝同行,一路平安,自不必多说。

    秦穆公听到重耳来的消息,喜形于色,到郊外迎接,请入公馆,礼节十分周到。

    秦夫人穆姬,也敬爱重耳,因痛恨子圉,劝说穆公把怀嬴嫁给重耳为妻,结成婚姻之好。穆公叫夫人告诉怀嬴。怀嬴说:“我已经嫁给公子圉,怎么可以再嫁?”

    穆姬说:“子圉不会再来了!重耳贤德,得道多助,一定能回国为君,那时你就是晋国的夫人,秦、晋两国可以世世代代结为婚姻。”

    怀嬴沉默了许久,说:“真的如此,我为什么吝惜自己,而不成就两国的友好?”

    穆公就派公孙枝把这事通知重耳。子圉和重耳是叔侄的关系,怀嬴就是嫡亲的侄妇,重耳怕有伤伦理,要推辞这门亲事。

    赵衰劝道:“我听说怀嬴美丽而且有才,秦君和夫人都钟爱她,不娶秦女,就无法得到秦君的喜欢。我听说:‘欲人爱己,必先爱人;欲人从已,必先从人。’得不到秦君的欢喜,却要用秦国的力量,这是不能实现的。公子不要推辞!”

    重耳说:“同姓结婚,还要避免,何况亲如子侄呢?”

    臼季说:“古代所说的同姓,是指同德,不是说同族。从前黄帝和炎帝,都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黄帝生在姬水,炎帝生在姜水,二帝异德,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姬、姜同族,世代结为婚姻。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有姓的有十四人,只有姬、己各占二个,这是同德的缘故。德同姓同,血统虽然远,也互不通婚姻。德异姓异,血统虽然近,也不回避男女之亲。尧是帝喾的儿子,是黄帝第五代孙,而舜是黄帝第八代孙,尧的女儿是舜的祖姑母,但尧把她嫁给舜,舜没有推辞。古人婚姻的道理就是这样。以德而论,子圉难道和公子相同吗?以亲而论,秦女远远比不上祖姑母。而且是收娶他所抛弃的,并不是夺他所喜爱的,又有什么妨碍呢?”

    重耳又和狐偃商量:“舅舅认为可以吗?”

    狐偃反问道:“公子要回晋国,是要侍奉他呢?还是要取代他?”重耳并不答应。

    狐偃又说:“晋国国君的位子,就要由子圉来坐了。如果公子要侍奉他,怀嬴就是国母;如果要取代他,那么怀嬴就是仇人的妻子,这还有什么问的呢?”

    重耳还有惭愧的神色。赵衰说:“要夺取他的国家,何必考虑他的妻子?成大事的人拘泥小节,后悔怎么来得及?”重耳这才拿定主意。

    公孙枝回去向穆公复命。重耳选择吉日,布置玉帛,在公馆中成婚。怀嬴的容貌比齐姜还美,她又精心挑选宗亲之女四名为陪嫁,容颜都很美。重耳喜出望外,早忘记了道路上的饥苦。史官曾作诗一首论及怀赢的事情说:一女如何有二天?况于叔侄分相悬。只因要结秦欢好,不恤人言礼义愆。

    秦穆公本就看重晋公子的品德,又加上翁婿之亲,情谊越来越深。三日一宴,五日一餐。秦世子也敬重重耳,常常赠送礼物,亲去问好。赵衰、狐偃等也和秦国大臣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互相结交,一同商量复国的事情。一来因为公子新婚,二来因为晋国国内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