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招安 下(第2/3页)  布衣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你不一样啊允文。赵相毕竟老迈,将来还需要你扶持一二,这些得罪人的事还是老夫来吧。”

    虞允文也长叹一口气,“下官自觉比不过陈康伯……”

    “陈康伯那小子确有治国安邦之才,但还须磨砺一二,以免为人所忌,早早被人打压。”

    “如今大周天灾人祸不断,流民纷起,造反也屡见不鲜。方腊凶残,北方又局势大变,你和陈康伯早晚要帮着赵相担起这副担子。”

    “时局不易啊,重振朝堂便从招安刘成栋起吧,这里的几封信你先看看。”说到陈康伯,向来不动如山的李纲也双目发亮,然后拿出刘成栋和王珪的信件,交到虞允文手里。

    虞允文借着火光,一目十行地看完,然后还给李纲,嘴角带笑。“刘成栋果然还是那个忠勇传家的猛士,尽管被逼上山多年也不曾辜负大周,居然还带出几百强军。青石先生也对其评价颇高,不愧是李相看重之人。”

    李纲哪里不知道虞允文的打算,这是要将招安刘成栋的功劳交给自己,好让自己轻松一些,点头领了这份人情。

    谈完刘成栋,李纲话题一转,谈到了一个小年轻的名字。

    听说王珪招了刘成栋的女婿为记名弟子,还给了青石玉佩,虞允文很是好奇。

    青石玉佩啊,要知道王珪的青石玉佩一共那么几枚,非满意的年轻人不给。所以虞允文觉得,这个李响肯定有过人之处。果不其然,李纲紧接着就把王珪收徒的详细经过说了出来。

    听完李纲对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拼音的介绍,虞允文释然,同时也对那位被赶出朝堂、只好潜心研究学问的大儒深表同情。

    李纲烤着火,“赵相来信,如刘成栋可用,便第一时间派去围剿方腊,获取战功。”

    “那个李响到时肯定来汴京。王珪这老头子虽没明说,但我从字里行间便看出他对那小年轻很欣赏,如果真是好苗子,不妨磨砺一番。”同一时间,睡梦中的李响打了个寒颤。

    虞允文还想和李纲好好谈谈接下来的计划,但随着几声吆喝,宫门被禁卫打开。两队人高马大、铠甲闪闪的门将带兵守住宫门,朝臣排成两列,直趋紫极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紫极大殿,身着紫色、绿色和青色的老头子行礼如仪。

    柴喆身着叮当叮当的朝服坐在龙椅上,一脸不耐烦地看着下面的大臣。皇帝陛下向旁边的太监招了招手,可怜的老头子们终于可以直起腰来。

    看着几个老朽的臣子又是咳嗽又是揉腰,年轻的柴喆心里有些幸灾乐祸,但面上没有丝毫动静。

    每次的大朝会虽然都有太监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一句,但每次都有很多事,不然持续三到五个小时的大朝会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按照惯例,三省六部加上谏议台、三法司等部门纷纷通报工作进展,把已经商量好的决策拿出来走个过场,之后就到耗时更长,争论起来十分激烈的“臣有本奏”环节了。

    果不其然,很快便有人上奏,居然还是位巨擘。柴喆这位年轻皇帝把眼前的面帘打开,发现果然是李纲相公。新鲜了,李刚铁居然亲自下场了!

    蔡京和汪伯彦把赵鼎和虞允文挤走之后,终于开始向李纲发动攻击,磕掉一嘴牙也没让李纲少几根毫毛。恰逢京东路的钢铁产量突飞猛进,李纲由此得到了“李刚铁”的称呼。

    柴喆对李纲是满意的,他刚登基时年轻不懂事,由着汪伯彦接连挤走几位重臣,然后才意识到不妙。谏议台和皇城司报告了很多不好的消息,加上柴喆很快从王珪那里学习了一些帝王术,这位对朝堂不感兴趣的皇帝也开始玩起了平衡。

    在柴喆看来,反正那些复杂的政事自己也不想搞,不如交给这些宰相去处理。太祖说要与士大夫共天下嘛,只要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