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朱元璋成功之谜(第2/5页)  修仙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把他神话了。

    *朱元璋毕竟曾经还只是一个牧童,他手下的大臣和部队比其其他的各路红巾军,实在是太单薄了。但是一直想击败其他对手,并且元朝夺取天下的朱元璋该怎么办?他又为什么在势单力薄的时候,就找这么多不会扛抢打仗的读书人来部队里呢?

    其实,在朱元璋的队伍当中还有不少的读书人,这些《》到朱元璋的事业在起步,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第一个来到朱元璋队伍当中的读书人是谁呢,是冯国用兄弟两个人,冯国用兄弟两个人来到朱元璋的队伍的时候是在朱元璋打下定远的时候。当时红进军可以说是乌合之众,没有纪律缺乏理想,冯国用兄弟就向朱元璋进言:“有势者强,有德者昌”,有势力你可以做到一个强人,你可以称霸一方,但是你必须有德,有了德才能够昌,才能够发达,才能够成就大事。那么什么是德?得是跟势相比的,一个是力量,一个是道德,一个精神。德就是不杀人,行仁义,不抢掠,不杀人,不掠妇女,刑仁义。行仁义才能收天下之心,你才能成就大业,如果你仅凭力量你称霸一方,最终成不了大事。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豁然开朗,这和红巾军以前的烧杀、抢粮食、抢财富大家很快活不一样了。冯国用兄弟的建议,使这些红巾军的将领们树立了更加远大的理想。

    *有了许多的帮手,朱元璋还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许多的步骤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朱元璋凭借着九个字开创大明277年帝业的说法,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区区九个字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竟然可以成就一代王朝!那么这九个字究竟是什么?它有那么神奇吗?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二恪守九字方针

    mao主席非常喜欢读历史,特别喜欢读《明史》,他在历史当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运用到现实的政治社会生活当中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是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形势非常复杂。mao泽东提出来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九个字指导当时的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这九个字怎么来的呢?这九个字就是从当年朱元璋成功的经验当中来。那么朱元璋这九个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学士朱升给他进献的。

    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打下了徽州,听到当地有一位著名的学士叫做朱升,亲自到他家里去聘请。朱升为朱元璋进献了九字三句话,这九字三句话是什么?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朱元璋牢牢记在心里,被他奉为箴言,最后按照九个字的策略一步一步夺取了天下。这九个字这么简单,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吗?

    “高筑墙”是什么意思?高筑墙,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朱元璋夺取了应天以后,在应天大造城池、宫阙,这一点也是和当年刘邦学习的。刘邦在天下未定的时候救开始建他的宫城,建他的都城。(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向东扩展,逐渐控制浙东,强化他的根据地。“高筑墙”是一个广义的说法,不一定非要筑墙,确实也筑了墙,但是实质内容是加强根据地,保护他的根据地,不要丢掉根据地。高筑墙,不要让人家来侵犯、抢夺。

    “广积粮”,军队作战要吃饭啊,一定要有粮食,无粮不稳,有粮心里踏实。很多人进来当兵是为什么,是为了吃饭。你没有粮饷,这个仗怎么打?但是仅仅有粮食还不够充实,所以“广积粮”它的含义就是加强你的经济实力,只有加强了经济实力,才能够使你立于不败之地。朱元璋在“广积粮”上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军队要作战,没有粮是不成,那么在红巾军早期作战,它的粮饷怎么得到呢?就是向各地征粮,你不抢粮食。就是征粮,但是征粮老百姓也有很多负担。一个叫唐仲实的儒者来到朱元璋军中,他给朱元璋说,他说我看到你们的军队行仁义,不抢粮食,不抢东西,但是你们打仗到各地征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