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与新格拉纳达签订的条约,从1846起,美国公民获得穿过巴拿马地峡的权力,潮水般涌来地美国游客带来了美元,但在对北方强邻怀有恐惧的巴拿马人看来,这种经济上的输血却几近侵略,发生的一起看似偶然的流血事件就是证明。
当415,一名美国人在巴拿马火车站购买西瓜时与摊主发生纠纷,拒付货款,双方遂起争端,由于围观的巴拿马人和美国人情绪激动,冲突很快演变成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枪战。作客的美国人自然难讨便宜,死伤31人,巴拿马方面伤亡15人。事件发生后,美国的特派全权使警告新格拉纳达政府:如果拒绝迅速赔偿损失,美国将立即占领巴拿马地峡。对此,新格拉纳达总统的回答很简单,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弱小民族的微妙心态:
硬要使任何一个地峡的过客有权向我们的公民开枪,而我们的公民必须逆来顺受,这是极不公平的,也是横行霸道的,容忍这种屈辱的民族是不配生存的!
然而,爱国的冲动和的表白无法掩饰国家的虚弱。7月,国巡洋舰“独立”号和“圣玛丽”.号驶抵巴拿马,9月19日,160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登陆,占领了巴拿马火车站,这才让激动的新格林纳达政府平静下来。
1857年2。两国开始谈判,美国代表提出巴拿马城与科隆城应成为自治地自由港。两国共管以巴拿马铁路为中心的宽40公里地地峡,巴拿马湾的某些岛屿要割让给美国,赔偿美国公民在事件中的一切损失。美国代表也表示,如果新格拉纳达政府接受这些条件,美国愿支付美元作为补偿。然而,新格林纳达政府显得毫无诚意,除赔偿外。它拒绝接受其它条件,谈判一直拖延到1865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才正式达成条约,1861年已改名为哥伦比亚.元。
1867年1月23,因1848年的条约行~重新谈判。12,哥伦比亚将新约草案交给美国审议,该条约规定:哥伦比亚同意美国承建巴拿马运河。提供修建运河的地区,对未来运河的中立,由两国实行共同防御,但此时地美国忙于南北战争的重建和年的总统选举。因此迟至1869年1月14,条约才正式签署。
按照这份新约,哥伦比亚将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及运河地区租让给美国,租期100。期满后归还哥伦比亚,美国政府不得将租让权转让给它国,仅可转让给私营公司。浮躁的哥伦比亚舆论认为条约迁就了美国的利益,群情激奋,3,哥伦比亚国会否决了这个条约。
1870年1月,两国签订了一个补充条款。规定美国军舰可以随时通过运河而对美国的交战国则实行关闭政策,哥伦比亚舆论又认为这一条款事实上使哥伦比亚成了美国的军事盟友,要求修改,结果被美方拒绝。美国的强硬态度令哥伦比亚政府感到失望,哥伦比亚舆论则认为,山姆大叔根本不急于修建运河,而只是对独霸运河区感兴趣。
为了“惩罚”美国,哥政府改弦更张,转而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开始积极与欧洲国家商讨开凿运河的可行性,恰逢1869年,由法国主导地苏伊士运河通航,欧洲金融资本顺理成章地将目光转移到中美洲。1876年,由法国控制的洋际运河工程国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进行相关论证,此举得到了哥伦比亚政府的认可。
不久,协会派出以法国军官吕西安.怀斯中尉为首地调查团赴巴拿马进行实地考察,怀斯的活动能力很强,18783月20日,他居然以协会的名义成功地与哥伦比亚政府达成了由法国来承建巴拿马运河的协议。规定:协会必须在五年内组成运河工程公司并完成运河工程地勘测,从
开始的12年内应当建成巴拿马运河;运河通航后,哥每年可从运河公司的收益中按比例提成,头25年为每年5%,此后三个25分别为6%、7%、8%,25美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