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房玄龄夫人(第2/3页)  悠闲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边郡县。

    但是汉朝从建国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出现过多次藩王的叛乱,一次比一次危险。这让汉朝的皇帝很不放心,于是又开始裁撤藩王。

    没有藩王,地方给谁来管?当然是派官员去管,而官员又是从哪里来?只有选出来。这要怎么选?

    考试?不行,大多数人都没有读过书,怎么考,而且考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所以,最后汉武帝想出了一个办法--察举制,选孝廉。

    由地方官,一般都是郡守,基本上每年从自己管的地方上选择孝顺父母的人一名,品行端正、办事清廉的人一名到中央去当官。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政策刚出台也一样。但是,渐渐地有些人就开始在里面捣鬼了。

    张三选了李四,李四当了大官,张三就是李四的再生父母。那么李四再选人的时候,难免会想到张三的孩子。

    张三是郡守,他有权选人,他要是公正无私还好,他要是有点小心眼怎么办?谁给他钱他选谁,这里面就会出问题。

    出什么问题?形成大的家族,叫做门阀。

    自己不能选自己,只好张三选李四,李四再选小张三,你选我,下一次我就选你。

    而且,选的人进了中央以后,还要进学校学习,还要考试。那个时候中国连纸还没有明,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孝顺以及公正是道德问题,和你认识多少字没有关系。这些人进了中央学校学习,短短的时间根本不够,可能刚扫盲结束,就要去考试,大多数人还是不及格的。

    但是,通过营私舞弊进去的人和普通被选进去的人不一样,能走后门的人,要么是有权,要么是有钱,有权有钱的人家,一般都是受过教育的,和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比起来,在毕业分配上肯定是有优势的。

    结果察举了许多年下来,选来选去,选的都是那为数不多的几家人,这些家逐渐就变成了大家族,变成了门阀,权能换钱,钱能换权。

    大家族为了长盛不衰,就要寻找同盟,于是,这些大家族之间就要互相结婚,没有什么能够比血缘更让人放心,但是,也没有什么比血缘更让人担心。

    大家族一旦形成,想除去就很困难了。

    而且,从东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因为战火不断,能够生存下来的家族都是具有很强实力的大家族,经过战争的洗礼,这些家族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大,一个家族的直系亲属加上附庸的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规模,他们为了保存自己,杀死别人,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自己修建的堡垒,一个个都是地方的私人割据势力。

    很多时候,一个人想当皇帝,不是看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看能不能得到大家族的支持。即使当上了皇帝,那也是有名无实的皇帝,没有大家族点头,皇帝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一旦这个皇帝动了一点心思,想把权力掌握在手里,那么这个皇帝或者这个皇帝的儿子,就一定没有好的下场。

    这些大家族一直到唐朝都有着巨大的力量,直到宋朝才彻底地瓦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隋文帝杨坚开始实施科举制,把政府工作人员的录取范围扩大到农民以及其他身份的人。杨坚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他当然知道大家族给他杨家的统治带来多大的威胁。

    可惜的是,他和他的隋朝没有完成瓦解大家族的任务。这个任务还要由他的外甥的儿子去完成。

    所以说科举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灭那些家族,至于别的什么,都是附带的。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早在1oo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点破了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