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如果你们想知道唐朝一点的规矩就看一下(第1/2页)  悠闲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些都是《唐朝穿越指南》的笔记,你们可以去网上看全本

    第一章穿越先过语言关

    一、夜禁制度

    1.唐朝实行夜禁制度。以长安城为例,全城被横竖38条街道分割成110个坊,每个坊由坊墙包围。日落时分,街鼓响起,大约要分五波击鼓八百下,随后城门与坊门一同关闭。每个坊的街角有武侯铺,负责巡查。除每年上元节三天外,一般老百姓不能于日落后在街上合法行走。

    2.冬夜五更三点,夏夜五更二点,第一声报晓鼓敲响,各条南北向大街上的鼓楼依次跟进。

    3.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经制度特许,可以对着大街开门;一般人家的门都只能向着坊内开。

    4.长安城的大街上没有商店,主要商业活动在东市与西市进行。东、西两市由市署管理,每天中午,两市各击市鼓三百下,然后开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然后歇业。另外在各坊内,也有自己的小型商业服务设施。

    5.东市西侧紧邻的平康坊是长安城里最著名的红灯区。唐代没有官员不准嫖妓的规定。至于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到平康坊探访红颜知己简直就是半官方的活动。

    6.东市西北的崇仁坊是旅店集中地。

    二、中古汉语

    7.驿站在古代一直是官方,甚至军方机构专门用来接待公务人员的。在唐代,只有军务紧急报告、在京诸司须用、诸州急速大事须汇报、国事活动时各州的奉表祝贺、诸道租庸调附送驿务、在外科举人员进京应考、政府要员过往迎送、政府官员因公去世家口还乡照顾等十三种情况下,才能够动用驿站。而且,他们还要从主管机构领取凭证,方能凭证入住。

    三、称呼

    8.唐代一般人等对皇帝的当面称呼,较流行的有“圣人”、“主上”、“大家”(皇帝身边人用)等,传统的“陛下”也可以使用,但是“皇上”一词在唐代似乎是一个书面用语。

    9.“哥哥”这个称呼,在唐代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因此唐代对兄长的安全称呼是“阿兄”、“(排行)+兄”。

    10.“大人”作为一个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来称呼官员。同样地,“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也不能随便用来称呼非亲属。

    11.唐朝人称县令为“明府”,称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为“阁老”。

    12.唐朝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会被称为“太子殿下”,被封王了的皇子一般被称为“大王”。皇子自称“儿”而不用“儿臣”。

    13.“排行+郎/娘”的组合是唐代社会里对于男性与女性最普遍、最亲切的尊称。上至皇室,下到贱民,通行无阻。

    14.与朋友关系足够亲密时,可用“姓+排行”称呼。

    15.叫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名,当面说话时用“尔”、“汝”等。注意称呼奴婢时不用“奴才”,奴婢自称也不用此词。

    16.男性谦称有唐代特色的是“某”,语气不卑不亢,全社会上下通用。女性谦称有唐代特色的是“儿”,而且不必对着父母,对一般尊长平辈客人也这么自称。另外,“奴”这个自称语在唐代男女上下尊卑都能用。

    四、俚语

    17.唐代骂人一大流行是骂别人为农民,即“田舍汉”、“田舍儿”、“田舍郎”等。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还可以继续按职业地位骂下去,如“市井x”。更低贱地是骂对方为“乞索儿”,即叫花子。

    18.唐代不流行在骂人是捎带上对方的女性亲属,但是骂对方(无论男女)为“妇人”本身即是侮辱。

    1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