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四章 家书(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仅如此,他竟然还要求赵昺从什么军士做起,毫不顾及兄弟的情分和皇家的脸面。其后更让赵昺随军去了砍砍杀杀的前线,这怎能不让人担心?

    咱们的杨太后对某人不满真的并非无因。

    见到她脸上不渝的神情,赵昺已经赔笑着说道:“母后,大哥真的是和孩儿商议关于军邮的正事。”

    “军邮?”

    “是啊,母后。孩儿也是到军中待了这一年,方才知晓,常年出门在外,军中的将士们平日里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想家的。只是他们不要说书信了,就是向家里捎个口信都难,而且下面将士识字的也很少,再加上还要打仗,怪不得先人会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唔,先人所说的确是实情。”杨淑妃的脸上已经有了关注。

    就是屋子里的其他人,包括侍候的宫女、太监,听了之后也全寂然。因为这些同样是在经历战争的人们,基本上都有过和家人分离的经历,自然知道赵昺说的实话。

    “我大宋虽然有驿传,像孩儿此次从军中回来送信,就是一路沿着驿站下来,但它主要用于军情的送递,无法顾及将士。所以大哥和孩儿商议,如何将过去的驿传重新梳理一下,然后使之扩大,惠及军中的将士。”

    宋代用于军情传送的“驿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它一般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三个等级。急脚递已经日行四百里,至于最高等级的金牌急脚递,则可以达到日行五百里。

    “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你们准备怎么做?”说完,杨淑妃再度撇了一眼某人。“官家,这不会是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军国大事吧?”

    东已经欲哭无泪。从小的时候开始,只要赵昺这小子开口,杨太后总是能听得进去,反之,对咱说的话,总有点将信将疑。这人和人怎么就相差那么大呢?

    就是边上正在侍奉的吉安,也禁不住暗中露出了一丝笑容。

    可东这时候也只能摸着鼻子回话:“母后戏言了,这确实不是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赵昺立时接着说道:“大哥和孩儿的打算就是,将朝廷过去的驿传略微整理一下,划分为军用、民事两个部分。”

    “其中的军用,就分为两个等级:军中加急,军中急件。母后您是知道的,但凡军事,都属于朝廷中的大事,只能归于急件。所以它们的传送,以后均以马递为基础,只是快慢有所不同而已。这样,朝廷现有的一些规制,如已经定下来的驿站等等,都可以不变。”

    “至于民事这部分,朝廷可以先设立战时的军邮来试行。这个军邮,主要就是用于在战时方便将士们传递家书。现在禁军中的将士来自各地,所以这个军邮系统,至少要设到郡、县两级,也就是在朝廷属下的每个郡、每个县,均设立一个军邮所。”

    “这样,将士们给家里的家书,就可以从军中,先传递到各个郡;然后由各郡,分发到每一个县;再由县里的军邮所派人,将这些家书分送到每个人的家里。而家中的回信呢,既可以在送信之人到来时,当场交给他,也可以直接到县里交给军邮所;随后由军邮所送到郡里,郡里再送到军中。这样,将士们的家书,也就能够做到定期往来了。”

    “啊,这个事情真的不小。”杨淑妃的脸上已经有了惊讶的表情。

    “母后,现在军中经过几次扩军,并不缺人,完全可以抽调一部分军士来做此事。如今军中已有一些淘汰的军马,正好可以把它们分派给各军邮所作载具,而且家书的送递,并不需要很快。即使这些马匹不足,也可以让老师文相他在西南之地购买一些普通的马匹来补充,让每个县的军邮所至少有一匹马。”

    “一旦这个军邮所试行有效,母后,它以后就可以转交给民部,使之成为民事的一部分,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