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九章 分权?分工?(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自当遵从陛下旨意。”

    陆秀夫的心中再度有了叹息。

    “陛下的意思是,为了强化朝廷理财,财部以后在职员上仍要加强。”

    赵与珞点了点头:“臣明白。”

    屋子里陷入了沉寂,相对而坐的两位帝国管家竟一时均已无语。

    此时他们的心情的确是复杂的。这是由于,当帝国陛下要把户部拆分,并明确订立朝廷赋税、钱财的征收和使用原则时,他们就很难没有这样的想法:

    陛下新近的举动,固然是要强化朝廷的理财,可他也是在一石二鸟,借此于朝廷内部实施新的分权。

    而赵与珞个人的原因,更强化了他们的这个观念。

    因为他们全都知道,当初在对赵与珞的任用上,陛下是有点破格的。

    在宗室的任用上面,大宋过去的规矩是:宗室经考试可以为官,但不可于朝中任实权高职。南渡之后,高宗赵构更明确将其定为不可为相。

    如果不是当年行朝将行在设在琼州,在很多事情上要仰仗赵与珞这个当地的父母官,他是不可能得到被称为“计相”的户部尚书职位的。

    陆秀夫就非常清楚,即便在当时的情况下,朝中也不是没人以祖宗的规矩提出过异议。

    也许此刻他们全都想到了另外一个人,赵汝愚。

    在整个宋代,宗室中只有一人破了例,他就是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在关键的时候鼎持宁宗为皇帝、并曾经为相的赵汝愚。但赵汝愚的结局很不怎么样。

    从深一点的角度讲,其实陆秀夫眼下的心情远比赵与珞要更复杂。因为他既对赵与珞存在有些同情,可在内心里又不能说陛下做的不对。

    他非常明白,自从陛下推出国债和宝行之措以后,户部所掌的权力,实已比过去不知道大了多少。因为户部现在掌管的已不仅仅是朝廷之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财。

    陛下当初关于国债和宝行的说辞、尤其是宝行,早已说明了这点。

    所以,以今日之赵与珞,他所掌的权力已经到了不能不“分”,也不能不“限”的程度;所以,在强化朝廷理财的名目下,陛下才要首先拿户部来开刀。

    而这,不仅是帝国的分权传统所要求,更牵涉到大宋宗室中的某些规矩,他就真的难以说什么了。

    陆秀夫并不愚,宋瑞明白的事,并不是说他陆秀夫就不明白。

    他好学生口口声声的“文武分途”,其实质是什么还是文武分权。

    事实上,尽管身为朝廷首席大臣兼帝师,且陛下也曾有过他可以过问军情的旨意,但他和宋瑞刻意不参与朝政一样,如果不是什么重大之事,他同样也在尽量回避。

    他知道,本朝太祖立国后曾定有一个规矩:掌管朝政的大臣与掌管枢密院的长官入朝奏事,要分先后,彼此不通消息。

    这个惯例的打破,是从仁宗朝宰相兼任枢密使才开始。

    他的好学生虽然任命他为丞相,并将处理朝政的大权交给了他,甚至连“参知政事”这样的副相都已不再设立,可这个“英睿的太祖之后”,并没有让他兼枢密使,显然并不是想让他太过问兵部之事。

    面对如此“阴睿之主”,即使有着师生之谊的陆秀夫,他也是不能不谨慎的。

    况且以大宋的政治氛围,假如他四处插手、过于揽权,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像当年的陈宜中等人那样,上书弹劾他,给他安上一个“权臣”之名。而“权臣”,实已离另一个世人口中的“奸臣”并不远了。

    陆秀夫是不愿意被世人称之为“权臣”的,更不要说是“奸臣”了。

    但是,无论是陆秀夫、还是赵与珞,他们都没能准确理解帝国陛下的本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