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裂痕 三(第1/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璮在中统三年的叛乱,给了忽必烈再好也没有的借口,他乘机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汉军世侯的举措。仅在中统三年十二月,他就连续下诏:

    “各路总管兼万户者,止理民事,军政勿预。其州县官兼千户、百户者,仍其旧。”

    “诸路管民总管子弟,有分管州、府、司、县及鹰坊、人匠诸色事务者,罢之。”

    “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

    通过实行军民分治,忽必烈改变了过去汉军世侯掌控地方军、政、财权的情况。而这个时候,汉军世侯们也已知道,该来的来了,躲是躲不掉的了。聪明的如史天泽,就主动向忽必烈请求解除自己家族的军权。

    言者谓李璮之叛,由诸将权太重。天泽遂奏:“兵民之官,不可并在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解兵符者十七人。

    到了至元元年十二月,忽必烈再度下令:“罢诸侯世守,立迁转法”,规定世侯死后,子孙“荫而不世”,下届官员均由朝廷任命,“遂使天下大官、小职,咸知名器自朝廷出”。如此,彻底剥夺了汉军世侯的世袭特权,削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史天泽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也是心中有鬼。李璮在反叛之前曾经与其他汉军世侯有过信件等的联络,他原以为这些私下里对蒙古人也心怀不满的人,在他起兵后会响应他,所以他进军济南。这样,一方面便于接应他的智囊王文统,另一方面也好和这些军阀呼应。否则,他更应该向南移动,背靠江南的宋帝国。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各怀心思的家伙,根本就没有响应他。

    元史张弘略传记载:李璮既诛,追问当时与璮通书者,独弘略书皆劝以忠义,事得释。朝廷惩璮叛逆,务裁诸侯权以保全之,因解弘略兵职,

    这个张弘略是张柔的儿子,张弘范的兄长,他当时“总宣德、河南、怀孟等路诸军屯毫州”,宋军夏贵所占的地方,基本上是他夺回来的。地处山东的李璮和他联系也很正常,毕竟彼此靠的很近,如果能拉过来,将是一个强助。但“独弘略书皆劝以忠义”,可见其他的人和李璮联络的不少,而且回信中肯定对忽必烈鸟语一大堆。

    史家有没有人和李璮联系不会没有。明朝人记载,李璮在济南被抓住后,“严相公严忠范,汉军世侯之一首问曰:此是何等做作王李璮答曰:你每与我相约,却又不来。严就肋下刺一刀。史丞相天泽问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又问曰:忽必烈有甚亏于你处王曰:你有文书约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唤黄眼回回斫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令其子提其首,以下山东诸郡”。

    虽然这不见于正史,但从元史中所载,史天泽言:“宜即戮之,以安人心。”以及事后忽必烈给史天泽的谕旨:“朕或乘怒欲有诛杀,卿等宜迟留一二曰,复奏行之”来看,史天泽杀李璮是很匆忙的,虽然李璮的话有拖人下水的嫌疑,但这里面多少怕是有些隐情。

    张弘略也因此给张家再度带来了危机。估计张柔到家也要痛扁张弘略,前面的事咱好容易才混过去,你个没脑子的就弄出这个事,这不是要咱老命吗你就不能不回信,不落下把柄也难怪后来张柔更看重张弘范。

    但有没有人没和李璮联络有,那就是董文柄。忽必烈即位后组建侍卫亲军,董文柄被他任命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中统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文炳会诸军围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讲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即降,众遂乱,擒璮以献。

    由此可见,在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