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9章:西域杂胡(第3/3页)  重生大秦之祖龙在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自宛以西,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不过,张骞在描述若羌、且末时说“其人羌种,貌类华夏。”由此可见,西域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边缘有少量羌戎(羌人)建立的国,其余皆塞种。不过,西域的塞种诸国虽然都是白种人且操印欧语系,但又可分为操吐火罗语族的原始印欧人和操伊朗语族的雅利安人。前者操吐火罗语族,在冰河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在以中国新疆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在中国古代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甚至奴隶社会,语言文化与西亚古国赫梯和地中海的克里特文明类似,建有大城郭,种植葡萄、核桃、胡麻(芝麻)、穹窿(哈密瓜)等农作物,在绿洲上过着定居生活,其代表有于阗、月氏、楼兰等西域原始土著。后者操伊朗语族,约在中国夏朝初期从黑海沿岸开始向四面八方扩散,往北、西迁移之后分别形成了斯拉夫、日耳曼、凯尔特和哥特等民族,往东、南迁徙后形成了伊朗、印度等民族,最后自帕米尔高原西北的中亚草原或阿富汗瓦罕走廊入中国新疆和蒙古高原,先后形成鬼方、赤狄、白狄、乌孙、大宛、呼揭等游牧部族,并在草原地带、湖泊草甸或山区盆地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驯养“天马”(汗血宝马)、“西极马”(乌孙马)和双峰驼等大牲畜,种植胡萝卜、苜蓿和麦等作物,但对商业和畜牧业极度重视,其代表有乌孙、大宛、呼揭等。此外,车师、龟兹、焉耆等以印欧人种为主的国内分布着不少“樵尤”(或称“焦尤”),乃是秦汉以前中原华夏人对来自西域的达罗毗荼人的称呼。此黑种人原本居住在印度。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