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经营同心(二十)(第1/4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经营同心(二十)

    在侯大勇节制凤州、秦州、成州、阶州三年来,四州经历了吐蕃人和回鹘人两次侵袭,因此,侯大勇在保持黑雕军武力的同时,加强了四州边军的建设,四州刺史手下,均有三千人左右的边军,直接由刺史调度指挥。

    在晚唐以来,军队渐渐地方化,这种变化开端于节度使兵制的形成,完成于两税三分的确立,军队地方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方军队由当地人组成,二是驻守于当地,三是由当地赋税供养。唐后期以及梁、唐、晋、汉以来的乱局,军队地方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凤、成、阶、秦经过连年战乱,极为贫困,侯大勇节制四州以来,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四州的财力仍然很是困难,一州之力养活三千边军是很困难的,因此,边军普遍采用的是屯田制,农忙时耕种,农闲时练兵,另外,在农闲的时候,还训练了一些当地青壮年,作为边军的补充。黑雕军每一名军士的装备都非常精良而且昂贵,这就限制了黑雕军数量的扩张,因此,黑雕军的量长期都保持了五千人左右,出现伤亡之后,缺口部分就在四州边军中挑选勇武之士补充到黑雕军。

    四州衙门听说节度使要增兵,不敢懈怠,四州每个州很快就派一千人马,自带着粮草和武器,分别赶到凤州集中。郭炯坐镇在军营里,每一支人马过来,他都要亲自观看他们的操练,检查他们的装备,熟悉带队的军官,以便尽快掌握控制这支人马。

    十一月十四日,四千人马整编完毕。浩浩荡荡朝同心城开去。

    由于西北联军占领了固原城,从凤州出发的大队伍,就从凤州到秦州,再转向西北,过固原后,沿着清水河直插同心城,而以前的路线则要由凤州到凤翔府,再过陇县到泾州。沿经庆州、环县,然后在马岭水上游到同心城。新路线比老路线要近且好走得多,虽说队伍中带着铁匠营的全部家当,也不过半个月就到达了同心城。

    四千凤州军来到同心城后,没有能够进入同心城,全部被安排到距离同心城约八里地新军营——白狼军营。白狼营还没有固定的房屋,只能按照行军的要求,暂时住在帐篷里面。白霜华绞尽脑汁才为这四千人马筹备了足够的帐篷和粮草。

    侯大勇接到自己将调任灵州任节度使的密报后,就准备在同心城建一个新军营,他带着石虎等人,把清水河中游跑了一个遍,最后在清水河的一个大拐弯处。看中了一块平整的土地。

    这块平地是由清水河冲积而成,有四十多平方公里大小,平地西靠清水河,东部是连绵的高山。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平地有一块地方留着党项人居住过地乱七八糟的痕迹,侯大勇在现代社会里,对草原非常熟悉,他知道草原民族极为重视选择宿营地,一个良好的营地要考虑水源、风向,还要交通方便、易守难攻。而这个宿营地规模颇大,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所以侯大勇就决定把新军营设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建立军营,既可以练兵,也可以开办军用牧场,牧场能为军队提供战马,还可以出售牛马等大动物以换取收入。这样以牧养军。可以减轻军费的压力。

    侯大勇见到这块宿营地形如一条狼,宿营地长着些白色的草丛。侯大勇就把这块营地称为白狼营,以后,这个河湾就被人们称为白狼湾。侯大勇依照着白狼营的地形,按照现代军营的模式,画了一个军营草图,包括了营房、操场、了望塔、警戒线、粮草库、器械库、供水、排水系统、茅房和贮粪池、厨房、小型医院、马廊等等设施。当石虎看到这个草图后,钦佩之余,也开始不断地摇头,道:“若按照这个标准建成军营,定是大周朝最好地军营,不过,以灵州和同心城财力,难以承受。”

    侯大勇当然知道建筑这样一个营地所需要的财力,党项人大多以放牧为生,战时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