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一章 流动的资本(第1/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流动的资本

    沈静出访各国谋求中国在未来数年,也就是谭延闿认为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几年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生存空间。这是谭延闿转换中国外交方向的开始——假如当沈静访问英国的时候,如果英国人如果能够“如期”的兑换其承诺,那谭延闿会毫不犹豫的在英国和德国之间保持“中立”,就像美国一样会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来做出某些决定。

    对于德国的“友谊”是不会迅速消退的,至少蒙古级战列舰那样便宜是不会出现了,要知道德国曾经订购过两艘北洋级战列舰,蒙古级如此优秀德国反而只订购了一艘,还附送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在中国看来德国人是非常“吝啬”的。当然德国没有大型舰用蒸汽轮机的制造经验,而且在德国人也必须要从中国采购至少十八门十二英寸战列舰主炮,及其三连装炮塔所需要的重要辅助设备,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不到三百万英镑,还有德国将会向中国赠送不少于六十万英镑的德国精密机械加工设备以提高向德国供货的品质。

    事实上鉴于各国对本国先进科技加强保密措施,谭延闿派出沈静进行环球访问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送给各个工业强国一个居心叵测的大红包——沈静手中掌握着六百万英镑的政府采购预算和一千六百万英镑的民间资本,当然属于谭延闿名下产业的资金就占到了一千两百万英镑。这些资金都是用来采购世界各工业强国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专利的,当然如果沈静能够从欧美挖来在一些知名科学家或是在某一领域成绩卓著的科研人员,那这笔钱就会用的更有价值了。

    谭延闿对知识分子的礼遇是相当高的,在北京将会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城市改造行动,其中针对的便是贫民居住区——谭延闿对于进行城市规划的北京市城建局的要求是先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全部圈画出来,没有保留价值的危房和容易造成火灾的居民区将会全面得到改造,当然配合城市改造的还有一批特别精选的工业和商业项目落户北京。

    对于北京谭延闿是不会任由其发展的,由于北京的建筑多是土木结构,很容易引发成片的火灾——当年谭延闿手中的利刃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在北京市煽风点火行刺大臣,甚至不惜放火,火灾延绵都到了慈禧的娘家方家园。现在轮到谭延闿来坐江山,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老窝被某个火苗焚毁一片,而且明清到现在五百年的国都,将北京变成一个博物馆远比将其变成一个大工厂要有意义的多。

    当初将满清特权一夜废除,使得政府有能力进行北京的改造建设。算算将北京城内的贫民区拆迁转移到北京市的外围也不算是什么亏本的事情,贫民区的位置虽然不算好,但总归是在城市内很不错的地段,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赔钱的买卖,只是北京市政府在得到了金城银行的投资和谭延闿的坚决支持下才下定决心进行长达五年的这项拆迁计划。

    金城银行的背景是天津财团,当然真正的主力是工商银行控股了其中的百分之十——这只是象征性的控股,谭延闿当初可是付出三百五十万两白银才收购了这百分之十,因为他是总统的身份才会用本来可以收购更多的股份象征性的占了百分之十,以安天津财团的心。事实上金城银行并没有通过谭延闿获得实际的好处,但工商银行吃肉也不会忘了让他们喝汤——中国海军装备出口虽然工商银行担负了绝大的风险,但是对外融资也握在了工商银行的手中,金城银行可以得到其中一百万英镑的再融资权力仅这种裙带式商业交易便可以为金城银行带来巨大的好处。

    将北京变成大博物馆是谭延闿的心愿,虽然金城银行起吃下这笔生意,但背后他们可是有工商银行做保的——赔了工商银行将会全额担负所有损失,但是赚了就必须要给工商银行百分之三十五的利润。工商银行是在空手套白狼,因为前一阶段对外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