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章 连横合纵(第1/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  连横合纵

    去年就有传闻说德国正在开发十二寸主炮,这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北洋级战列舰和蒙古级战列舰所使用的舰炮口径都是十二寸的。算上蒙古级战列舰,德国一共进口了中国三艘战列舰,并且采购了靖海级和天津级装甲巡洋舰,由于中国战舰的十二寸和八寸主炮制造工艺来自于英国,和德国自己的海军主力战舰主流主炮口径并不一致——德国主力战列舰口径都是四十五倍径的二百八十毫米主炮。

    事实上中国在蒙古级战列舰刚刚下水还没有进入舾装环节的时候就已经研制了五十倍径的十二寸主炮,这个在中国采用全新代号的“zk”系列的火炮是中国江南制造局卧薪尝胆数年的结晶——谭延闿在满清时代在和英国与德国之间走钢丝获取了最基本的相关技术,使得中国避免了在战列舰主炮受制于人的境地,同时五十倍径火炮虽说是江南局“zk”系列的一号,实际上中国海军所采用的四十五倍径主炮威力已经比英国所提供的初始型号设计要强大了不少,最终数年的技术积累实现了这一跳。

    早在北洋级战列舰建造之时,上海江南制造局的火炮研发部门就根据英国提供的四十五倍径的mkx型火炮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火炮的内部结构——比如采用容积更大的药室,采用更好的炮膛,并且改变了膛线的结构与缠距,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火炮的威力,这些技术改进都在后来的中俄海参崴大海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同时这些技术一直都应用到蒙古级战列舰上,但是按照总设计师魏成勋的设想,他更想将五十倍径的十二寸火炮安装到蒙古级战列舰上的,可是技术上一直都没有突破,更何况蒙古级战列舰的主炮塔是三连装的,这么多新技术同时应用魏成勋心中没有足够的把握。有时候就是这样,未必所有的先进东西组合在一起便成为最强的战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根据谭延闿的设想不仅打造出了一支令列强畏首畏尾的海军,还培养出了一批像魏成勋这样的年轻舰船设计专家。

    魏成勋作为中国新生代舰船设计师中佼佼者,虽然在风格上和他老子魏瀚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本质上还是遵循谭延闿对海军战舰性能要求的路线——防护能力最强,火力次之,速度再次之。谭延闿这样经过甲午战争每个细节的海军专家从那场战争中得到的唯一教训,便是战舰火炮口径未必要大,但是战舰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按照他的设想,当时的北洋海军如果清一色的六寸速射炮,就算速度慢人家一个等级照样可以将日本联合舰队送进海底,十二寸大炮纯粹就是威慑作用而已,就因为北洋海军的战舰比日本人防护能力高不止一个台阶。

    这种设计思想在蒙古级战列舰上的体现便是装甲防御等级要超出无畏舰不少,但是在航速上没有过分的追求,不过蒸汽轮机的应用也让中国海军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蒙古号战列舰可以以二十节的速度航行六个小时,这要是换在以前三涨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英国人得到德国正在研发十二寸主炮的情报是没有错,不过却不是和中国一起搞——蒙古级战列舰的交易本身就是一次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综合性交易。德国人用三百多万英镑的价格得到了一整套的技术,其中就由四十五倍径十二寸主炮技术,还有德国人从未尝试的蒸汽轮机应用到战列舰上的经验。

    说白了三百多万英镑能够买到一艘战列舰外加这么多技术这是极为划算了,不过要知道和他们谈判的是谭延闿这个“奸商”,当年他可以凭借无线电技术从英法德等国空手套白狼换回来很多关键性技术,后来都被证明这是中国在海参崴击败俄国所必须的基础,他是不可能便宜德国人的。外交部和海军部门是找不出谭延闿可以信任的人来担任这次谈判的中国代表,在做买卖上他们太君子了,况且对手又是狡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