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天津望海楼事件中的天津知府、知县被充军流放,大臣崇厚居然还要到法国去道歉……
这些结局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哀,所谓皇帝对林则徐等大臣打气——“朕是爱卿最坚实的后盾”,结果面对外国人的大炮转眼间也是皇帝第一个将自己的爱卿给推出去抵罪。虽然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清朝,但是中国历史已经用非常多的生动事例证明了皇权的不可靠,当然只有自己身处皇权的最高位置才是最安全的,不过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底下的人都岌岌可危,也就会出现曾国藩、李鸿章这样拥兵自重玩“恐怖平衡”的朝廷重臣了。
“缴获的阿高纳和依伦娜号德国巡洋舰都是最近几年德国建造的新式战舰,而鸬鹚号虽然受损也是属于此列,除去已经沉没的威廉王妃号之外,德皇号和鸬鹚号都可以通过修复手段重新成为优秀的海上战舰……如果北洋海军能够将它们修复的话,那么将会新增近两万吨的战舰,加入北洋海军服役后,北洋海军将会重新成为亚洲保有战舰吨位最大的国家,借此也可以平衡日本新增的两条战列舰……”谭延闿正色说道。
慈禧太后听后笑着点点头,刚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旁边的翁同龢轻咳一声说道:“启奏圣母皇太后,胶州湾我们虽然胜了德国,但是亦不能松懈,恐德人不会善罢甘休还会派更加强大的舰队前来生事,此事不得不防……”
谭延闿站起来走到翁同龢身边并排躬身说道:“微臣以为翁师傅此言过已,微臣在略微收拾胶州湾事务之后便连夜赶来便是为的此事……”
“德国兵精械利,如此失败岂能罢休?!”翁同龢质问道。
谭延闿用眼角扫了扫慈禧太后,发现老太婆的眉头稍微皱了皱,不知道是恼火翁同龢坏了她的兴致,还是担心德国人再次杀回来。
“翁师傅之担心微臣不敢苟同!此役德国远东舰队全军覆没,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再次派军舰前来,若是德皇一意孤行,那他该派多少军舰前来?暂且不说需要修复的德皇号,鸬鹚号只需稍加修复便可以作战,至于其他两艘军舰现在就停在天津港口,随时都可以参加作战,仅这三艘战舰,北洋海军就已实力大增,德国若想反败为胜,唯一的办法便是倾巢出动才会有机会打赢北洋海军……”谭延闿解释道。
“那德人依然可以有赢得的希望,只是多派舰队前来即可了?!”
谭延闿用略带嘲讽的语气回应道:“翁师傅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可曾知道德国距离我大清从海路走有多远?!可曾知道德国在欧洲的局势如何?!”
翁同龢听后一阵脸红,对谭延闿所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一个都答不上来。谭延闿断定这个老学究读读四书五经,写写颜体字是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而翁同龢今时今日之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部长,地球仪都不知道是方的还是圆的的翁同龢对于自己的业务知识贫弱的令人发指。
谭延闿站直身体向慈禧太后说道:“德人肯定是不会对此善罢甘休的,但是它却没有实力再次发动战争,因为此次强占胶州湾行动德国理亏在前,必然会受到各国列强的严厉谴责,尤其是德国在欧洲的老对手英国的责难……”
“难道英国人就这么好心?!”翁同龢有些不屑的说道。
“英国人自然是没有这么好的心肠,但是胶州湾地处位置关键,可以轻松的遏制南北海运,距离英国在我大清的传统长江流域区域又非常近,这对英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欧洲大陆现在已经危机隐隐浮现,英德两国之间必然是为对手而非合作伙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的竞赛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德国的任何举动对英国来说都要加以遏制,此次胶州湾事件德国严重理亏,事件只有两个结局——要么我大清屈服于德国,要么以强硬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