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9章 卖卖卖,不卖不是人!(第3/5页)  大逆转190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中国正在使用的现役武器。没错,他们现在也不嫌什么二手不二手了,只要能用就好。至于口径制式问题,这更不是问题,中国不但包了所有的弹药,连弹药生产线都卖了几十条给他们,全是从工厂现拆的。

    这些被“抢”了设备的工厂高层们都高兴坏了,把一堆快要淘汰换代的旧设备以原价三倍甚至五倍的价格卖出去,这种好事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中国海湾郡,寔安市。

    寔安市是本位面的称呼,它就是原时空有名的土豪城迪拜。这是海湾郡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府湾西(科威特)和湾东(马斯喀特)。

    这里顺便说一句,古代的马斯喀特国在鼎盛时是包括了大半个阿曼和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不过因为马斯喀特港被英国转让给了我中国,所以本位面“马斯喀特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建国不久后,为了不至混淆,在去年7月就改名为“麦因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了,麦因也是一个古国,是公元前一千年古阿拉伯人在也门境内建立的国家,是也门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主要的古代国家,都噶尔诺(萨那)。

    迪拜是一个很新的城市,虽然公元前3ooo年的铜器时代这里便有人居住。但是真正的迪拜历史是从1833年开始,阿尔马克图姆王族的酋长带领8oo名族人,定居于迪拜河湾的辛大哈半岛,宣布脱离阿布扎比。在此之前,迪拜仅仅是阿布扎比的附属国,受众多的部落战争困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马克图姆带领族人积极展起了贸易和船运等产业。至19世纪末2o世纪初,迪拜已经成为一座比较繁华的港口。

    但是这里还是太贫瘠了,除了沙漠就是海洋,在中国接手时,虽然这里的贸易和航运展得还可以,但是得益的也就马克图姆王族的那些权贵,以及控制这里的英国公司。这里在原时空的后世之所以成为土豪城,是因为开出了石油,而这时候可没石油,能出口的东西也就是珍珠。在中国接手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不大的港口城市,主要是珍珠出口为主。面对着一片贫瘠的沙漠与海洋,当地居民只能靠养骆驼和椰枣,以及打渔、采珍珠为生。

    在中国接手之后,先是对这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社会制度革命,从财产到宗教。袁大头的新管委以铁血手段在这里强制推行着中国的价值观。原来的当地人要留下也可以,但必须移风易俗,文德嗣一向对所谓“多元化”嗤之以鼻,一个国家只需要也只能有一种文化,既然想当中国人,那就必须接受中华文化,融合到主体民族当中,也就是汉化,如果过了汉语四级六级就能成为准公民,如果再服完了兵役或通过了中华文化考试,就可以正式成为公民。另外就是宗教上改革,当地原有的激进和保守派别一律取缔并强制改宗,除了采用脱胎于巴哈伊派的“东方启示派”取而代之,还引进了佛道等中国本土宗教。

    至于不肯好好民族融合的,那就请他“走你”,两样都不肯的,那就只有一条路劳改。而且就算是当地人那些良民,也被袁大头他们分散安置到了请他新领土。新管委对于当地原住民的安置原则就是,大部分都必须以小家庭为单位,分散迁徙到别的地方,反正就是一条,大多数当地人都不能留在当地。当然,与当地人外迁同时进行的,就是把其他地方的人口迁移过来,主要是来自中国本土的移民,而且汉族的数量必须过当地的三分之二以上。袁大头认为,这种措施有利于民族融合。

    不过在中国接手的时候,整个海湾郡(当时还叫海湾特区)的原住民数量也不多,从湾西(科威特)和湾东(马斯喀特)这将近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住民总共都不到三十万,平均下来每平方公里都不到一个人。无论是干什么,都比南洋和中亚那边省事多了。

    在经过二十年的展之后,整个海湾郡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近二百万,最重要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