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回 方城偷循夜泣客 羞玉识字学书忙(第2/5页)  谁家杨柳暗飞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会儿,众人到堂前集合,柳汤还叫上了杜镖头以防万一。六人除去客栈大门的挡板,一阵狂风将大门吹开,大雨倾斜而至,远处街道两侧的店铺都已歇业,只见那群白衣人举着幽灯,哼着冥曲缓缓前行。

    众人远远跟了上去,那群人朝县城外走去,城门上也不见有卫兵值守。大家跟着走了几里,只见那群人进了一座郊外的荒废破庙。

    大家挨在破庙外墙根,通过破墙的缝隙窥伺其中。庙前有一座贡台,贡台之前摆有祭品,贡台后面庙室之中似有火光之相。瓢泼大雨之中一群白巾白袍之人站在台下,披着黑衣的人站在四周,更有一个黑衣之人登在台上。只见台上的那个黑衣人左臂一摆,院内所有人便都伏地叩拜。那黑衣人雨中诵读诔诗: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

    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

    昭祭忠杰,高祖庇之。雄魂不灭,守在四夷。

    火起中州,燎及忽汗。民心所顺,江汉朝宗。

    大业未毕,前赴后继。浮云澌灭,来日可期。

    呜呼哀哉!尚飨!”

    从这黑衣人的声音可以辨出他似乎是一位中年汉子。在这雷雨交加的夜里,听着这一篇诔文让大家都觉得不寒而栗。阿栾虽听不大明白,但也为那男声所惧,吓的躲在白玉桐身后不敢露头。

    白玉桐好像看到了什么,指着院口那里,众人目光投了过去。只见院口有一块歪斜的石碑,看起来如同这破庙一样有些年头了,在院内微光的映衬下,依稀可见上面刻着几个斑驳大字:“景武大将军李卫公”,原来这破庙曾是一座将军庙。

    李卫公何许人也?原来就是前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卫国公李靖。此人随唐高祖太宗皇帝东征西伐,奠定大唐基业并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卫国公。死后这位将军受到百姓敬仰,四处广建其将军庙来祈求显灵保佑,此处就是百姓为李卫公修建的将军庙,但而今人心非同彼时,庙院荒废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院内又出动静,那黑衣人诵完之后,披麻戴孝的诸位白衣人起身,台上的黑衣人又右臂一摆,院内四周的黑衣人出来两三个人,每个人都提着看似梯子模样的小东西奔进庙内,只听噼啪作响,就知道他们把那些东西投进火里。又听见台上中年汉子的声音:“头七已至,亲人来见。天梯送去,轮回莫念……”

    言毕,院内的人无不流涕长泣。那台上黑衣男子下去,又一更为瘦削的黑衣人登上台来。那黑衣人摘下斗篷,柳迢青差点叫了出来。虽然灯光昏暗,但这依然可以看出那个黑衣人分明就是金州那夜毕罗食店内的黑衣公主嘛。

    只见那黑衣公主说到:“诸位父老乡亲,我知道,你们哀悼自己的亲人,但更痛恨逆宋的鹰犬。他们不是人,而是一群嗜血如命的畜牲!十六户李唐子民,七十八位忠烈之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是永不磨灭的英雄。

    但我们不能沉湎于悲痛,更不能让仇恨冲昏头脑,而是要厚积薄发,伺机而动。而今,金州,均州,唐州,蔡州,光州乃至整个汉淮两地皆都是我们地盘。宋廷想要打草惊蛇,那他们也太小看我们了。此仇不是不报,是时机未到。

    等到东风一起,我们的盟友便会从北发难,直取长安汴城,到时候逆宋便会群龙无首。我们从汉水淮水两地起兵,西取兴元,东抵江宁,整个逆宋便会土崩瓦解,到时候再整备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