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金州时,正是烈日当头,一行人决定找个地方歇歇脚,看见一家茶楼,便走上去了。
金州是西北重镇,虽不及京兆府与兴元府繁华,但还是汇聚各色人等。北边的契丹,西边的吐蕃和党项,甚至西域的回鹘和南边的大理都有,有的是商旅为了做生意,有的是拿异域的特产来换中原的手工品,好不热闹。
迢青四人不远处,坐着两个番僧,这倒也不是稀奇的事,迢青也没在意。不过白姑娘神色有些激动。
这两个番僧只是坐着盯着外面,也不叫茶。过会儿,楼下上来一个人,穿着是大宋边民的服饰,坐在那两个番僧边上,那两个番僧眼神相对,相互点了点头。
其中的那个胖番僧开口道:“萨瓦尔嘎玛苏匝没。”迢青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觉得这语言更像是梵语。
那个边民模样的人回到:“几达辛里雅啊唉。”那两个番僧听了这话,又点了点头,起身向那个边民行佛礼。
边民也起身,操着不太熟练的中原语言:“郞(两)位请更(跟)我走吧,我们的人已经鼎(等)候多时了。”
就在这时候,店小二见这几个外族人坐这多时也不点什么,就上前打招呼。那个边民从袍中掏出足足一贯钱,给了那个店小二,并在他耳边耳语几句。店小二连连答应,高高兴兴地捧着钱就走了。
那个边民扫了一眼迢青这边,迢青立刻低头饮茶。就听一阵下楼梯的声音,再抬起头,两个番僧和那个边民却是不见了。
白姑娘在一旁也看在眼里,嘟囔到:“这两个吐蕃的番僧,肯定没安好心!”迢青倒也不在意,怕是几个夷族来我大宋境内交易什么异域奇珍异宝吧,又想:休息的差不多了,也该起身了。
迢青起身言道:“此处外族人很多,倒也不是什么罕事。休息的差不多了,我们该启程了。”便叫店小二过来结账,取回在店家柜子存放的行囊和兵器。
四人正要出门,门口横过来一条腿,顺着腿往上瞧,是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那乞丐挂着袋子,应该是丐帮的兄弟。
那乞丐伸了伸懒腰,笑嘻嘻地说:“这几位可否借面让我这个乞饭的说句话。”迢青点了点头,心想:“这丐帮找我们有什么事,倒是稀奇。”
拐角之后,那个乞丐开口:“不知道几位刚才在茶楼上可听见那几个西域人说了什么?”
迢青笑答:“他们几个秃噜了几句梵语,然后就走了,怎么,小兄弟发生了什么事?”
“没事,没事,是我老乞丐多嘴了。”然后那个乞丐就溜走了。
白玉桐一脸狐疑,问到:“可真是奇怪,一个丑乞丐问三个番子的事,可真是奇怪。”
满亭方说到:“怕是有什么事吧。丐帮向来家国天下,是我大宋保家卫国之栋梁,那三个番子必定有什么问题。”
迢青向两位长老行了个眼神。“师傅,卢六哥,姑娘,我看这天如此炎热,今天就在这金州休息吧,明天在上路。”白玉桐本来就不想接着走,听了这话连连拍手叫好。
傍晚,三个人翻墙闪进一家店铺的后院。月冷星稀,店铺匾额上依稀可见“毕罗食店”四个大字,显然是西域人开的饭馆。
三人矮着身子循着墙根走,在屋内传出昏黄的灯光下,可见其面孔。原是迢青,白天的那个乞丐还有一个不认识的汉子。白天的乞丐叫骆永年,那个个不认识的汉子叫张奉淮,算是丐帮里的一个堂主。打头的那个汉子突然停住了,迢青指了指屋内,那个汉子点了点头。
三人小心地点破窗户纸,屋内的情形尽收眼底。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食店后院屋内的装饰竟如此精致,迢青心想,这几个人定是来头不小。
屋内,最左边坐着白天茶楼里的那两个番僧。中间坐着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