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华山之巅(《》) 第十二章 少艾(第3/6页)  笑傲江湖前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至,金石为开?你只须虔心向学,或许某个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便能让你豁然开朗,眼前现出一片新天地;或许某日你读经时,某一本经书中一句话也有此效;又或许,你某日下山时得遇高人,授你世外武功,也未可知;甚或某夜你做梦,梦中有人指点你武功窍要,令你武功大进,种种境况,不一而足。但首要之事,是你心中有疑,诚心求解,日思夜想,方有此可能。我们这次去少林寺,佛家有一本《六祖坛经》,你二人怕不曾读过吧?”二人都说不曾读过,褚毓秀又道:“那六祖慧能本是个打柴之人,家贫,只有老母,却自心常生智慧。一日于市卖柴,见一客读经,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只闻此语,心便开悟,遂前往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后得忍大师传付衣法,慧能大师便为第六代祖。待慧能大师的弟子们得悟禅宗真义,一花开五叶,禅宗方才大行于世。其时正是盛唐之世。大唐富裕昌盛,也不必提,更有一宗,禅宗兴盛,文化昌隆,方使得四海归心。那大唐文治武功俱远迈前代,却与禅宗兴盛有莫大关系。禅宗兴盛,关键人物便是六祖慧能。慧能大师开悟,便只因那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此为师说,徒弟准备好了,师父自会出现,便由此得到启发。”李清涟c风清扬二人躬身受教,仔细揣摩。

    移时,李清涟问道:“师父,弟子不明白,这次去少林寺,到底所为何事?”褚毓秀道:“你可曾和清扬说过,当年我华山派去莆田少林寺,录得《葵花宝典》一事?”李清涟与风清扬对望一眼,点了点头道:“说过。此事是我门中一件丑事,是以弟子只和三师弟c清扬师弟说过,余人并不知情。”褚毓秀点点头,道:“很好。当年我华山派录得《葵花宝典》残本,红叶禅师高足渡元禅师却又从华山派录去,悟出‘辟邪剑法’,从此还俗,只因此事,我华山派便和莆田少林寺恩断义绝,反目成仇。当年的掌门人冷剑秋前辈生怕红叶禅师再行派人前来问罪,因此亲身前赴嵩山少林寺,求少林寺方丈居间说项,调处此事。少林寺方丈便写了一封信,派门下弟子送去莆田少林寺,红叶禅师便不再追究。”

    李清涟c风清扬不知道此事背后还有这么一段公案,这时只听得连连叹息,本派前辈出下策谋夺他人宝典,实是门户之羞,数十载下,思之犹令人羞愧无地。

    褚毓秀又道:“只因此一波折,我派便欠了少林寺方丈一个人情,所以这数十年来,本派掌门人和少林寺方丈颇有往来,那也可以说是托庇之意。”

    风清扬隐隐明白了师父此次来少林寺之意,想了一想,说道:“师父,若是担心师伯c二师兄将来作乱,何不先下手为强?”说着右手作势一斩。李清涟斥道:“放肆!”风清扬忙低下头,心中却道:“难道不应如此?却有什么好法子?”

    褚毓秀道:“清扬,你不可胡说。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与你师伯同门数十载,岂能不念香火之情?再说你师伯当年曾无意中救了武当派云谷道长一命,后来云谷道长当上武当掌门,二人至今犹有交往。”李清涟和风清扬又是一惊,原来本派剑气二宗,竟分别和少林c武当两派有瓜葛,如此一来,这二宗之争,便不完全是本派之事。

    次日三人上路,于暮鼓时分入少林寺,见到了方丈慧通禅师。那慧通禅师六十余岁,看去很是庄严慈祥。问候罢,褚毓秀道:“在下有俗事,打扰大师清修,实在抱歉。”慧通禅师合十道:“褚掌门不必多礼,能效微劳,老衲甚感欣慰。”褚毓秀指着二弟子道:“大师,这是敝派大弟子李清涟,这是敝派小弟子风清扬,二人一个是在下开山弟子,一个是在下关门弟子,二人愚鲁,想请大师点化一番。”慧通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观两位少侠,俱是人中龙凤。”褚毓秀道:“在下这大弟子,武功剑法在敝派中皆是一流,只是每日沉浸于诗词歌赋,浸淫既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