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飞船引擎(第3/4页)  出发!银河之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时科学界对于曲率引擎做了很多假设和猜想,有利用磁场说的,有说人造黑洞的,个个都很有理。当时欧盟选了看起来最有可能的两三种,因为他们也只能选两三种,再多就要动摇国本了。以人造黑洞为例,欧盟首先做的是切切实实的造出人造黑洞来,而不是一个个值得怀疑,经不起检查的噱头。在花费了巨额资金,吸引了不少人才后,欧盟成功地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地人造黑洞,在人类科技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这个黑洞有点小。有多小呢?大约是中子的万分之一。这么小够用吗?当然不够了!怎么办?造更大规模更先进的实验室啊读者不要忘记了,这只是最有希望的可能性之一,而且它的耗费更高。如果说华国的路是大亏之路的话,欧盟的路则是血亏之路。当然,无论哪条路都是要走的,谁都逃不过。

    或许有人会问,都殖民太空了,难道不能倾国之力造出个百倍大千倍大的实验室吗?那样就能跨时代发展了啊?首先,随着人类脚步的拓展,人类所开拓的科学和工业领域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一个国家越是先进,研究所要进行的重要研究计划越多。在太阳系时代,华国每年要进行的研究就有数百万份,各行各业都包括在内;而走出太阳系后更是发展到了数亿,十数亿的程度。国家不能能放弃其他的,只投入一项计划,那是在赌国运。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偏向就很不错了。二来,实验室本身也是需要技术支撑的,冒失地建一个百倍大千倍大的研究室,造得出来造不出来姑且不谈,就算造好了也会造成规模大功能低的恶果,而且国家也未必有管理,使用,维修这样超大规模的经验。所以饭只能一口一口吃,路只能一步一步走。

    所谓的科学爆炸都是刚刚进入空白领域造成的错觉,如果回头再看,就能明白,早期的科学发现所耗费的资源惊人的少,甚至一个行星就足以维持人类做出超多的成果了。当人类把前面没有坑的路段,坑小的路段走完后,接下来,就是反反复复地从一个深坑爬出再跳入另一个深坑的过程,真正无视科学发展规律的技术爆炸从来没有存在过。你永远也无法预测在未来,为了一个公式,为了一个结果,人类究竟要投入多少。

    与那些遥遥无期的计划相反,聚变引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用事实证明聚变引擎还可以走得更远,潜力也极其巨大。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聚变引擎所能够燃烧的燃料也越发的多样化,从早期的氘和氚发展到现在从氢钛所有轻元素都可以作为原料,而且你可以任意混合。网上有一句很好的形容:如果你拥有私人的聚变站,你可以将你的午饭放进去,这样你就有了足够你使用很多年的能量了。而这样的成就,是一代一代科学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聚变之路远比人类想象的要长。

    华国也是最近才刚刚完成反物质的实用化,而且由于是初步的实用化,有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反物质引擎最大推力会比最新一代的聚变引擎小很多。但是,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将不会要太久。顺便一提,华国的反物质是工厂制备的。自然界当然有反物质,但是极其稀少,开采困难不说,还极容易湮灭。往往你还未来得及将其收入容器就消失不见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工厂制备更具可行性。人类也许未来可以顺利开采自然界的反物质,不过那是未来的事了。

    “那也很了不起了,咱们不能跟国家科学院比。”老发听完李长木的话还是称赞了一句,末了,又担心道:“那国家的船比我们要快,我们会不会被追上啊?要是被抓回来怎么吧?”支瞳夫人听了也是一脸担心。

    “不一定,看国家愿意在我们身上下多大的成本了。”

    还未等李长木说完,米生便急忙忙地插进话来:“这个让我来说吧!我能调用影像,说得更清楚。”

    李长木依言闭嘴了,这些是他和弥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