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正好够用了。军队的船壳子故障率低,很方便修理,就是有些区块耗能比较高。”
“这船,最快能飞多少?”老发问。
“满载荷情况下,92000公里每秒。”
“这么快!市面上也没有这么快的吧?老李你可以啊,堪比国家研究院了!”老发和支瞳显然吃惊不小。
“国家有更快的,据说满载荷能飞106000公里每秒,而且发动机更小。只不过因为飞船管控,所以没有流入民间。那些飞船在军队和一些国有的拓荒公司里,你只是看不到罢了。一人智短,我的积累远远比不上国家研究院。”李长木并没有因为老发的夸赞而沾沾自喜,这一行,他最清楚了。
“那差距也不大啊。”
“话不能这么说,速度越是往后,提升越是艰难。而且国家开始装备反物质引擎了,虽然刚刚实用化,速度还没那么高,但是以后提升会很快的。”李长木淡淡道。
李长木所设计的发动机是聚变引擎的。是的你没看错,事实上从太阳系时代到现在,支撑起华国拓荒的只有聚变引擎。在聚变引擎刚刚诞生的时代,人们欢呼过,庆祝他们有了无限的能源,有了殖民外太空的能力,却也同时期盼着更好的引擎取代聚变引擎。太阳系时代的人们天真地认为再过几百年,是的,区区几百年,人类就有能力造出比聚变引擎更优秀的引擎,那些只存在于电影,小说中的引擎,像是反物质引擎,曲率引擎等。过去数千年人类的科学进步让人类忽视科学发展之艰。人们忽视了,在早期科学界能频繁地出现许多伟大地定理时代的背后是科学体系刚刚建立,许多领域根本一无所知的事实;人们因为科学早期那一段又一段的爆炸时期而忽略了科学发展与消耗的资源的关系。事实上,当物理学进入微观粒子领域后,理论物理的发展就越发地慢了。
以华国进行的反物质引擎为例:华国在自己拥有第一台实用化的聚变引擎,就确立了研发反物质引擎的道路。虽然反物质引擎真正能比聚变引擎优秀多少还没有定论。但是至少,和其他的概念引擎相比,反物质引擎还算看的见,摸得到。当时,反物质引擎可以说只有两个大的难点:一是收集,二是保存。在太阳系时代,华国最高的反物质保存时间是2900秒。当时为了能够在反物质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国家决定投入巨资建造了一座更大规模更高技术的反物质研究室。然后,他们成功了!华国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将反物质保存时间提升到了7000秒!翻了一倍多!但是这有什么用呢?依旧是不能实用化。想取得更大进步怎么办?当然是建更大规模具有更高科技水平的实验室啊!但是华国怎么可能在新实验室刚刚建完没几年又建新的?老的凑合着用吧!事实证明,没有更好的设备,能取得的进步像龟爬。等华国又建好新的研究室后,科学家也只把保存时间堪堪提升至7500秒,毕竟这不是反物质刚刚研究的时代,能够短期内取得巨大进步地时代,500秒地提升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但是你以为新建了实验室就能实现实用了吗?当然不可能!翻两番最多了!那怎么办?嗯
当时的华国已经意识到了,在反物质引擎的道路上充满了一个个名为大亏的深坑(要知道那些最新的实验室没一个便宜的),在一串串深坑的尽头反物质引擎在闪闪发光。要不要跳呢?能不跳吗?当然不行!科学不要发展了?那一个一个跳吧所以,后来哪怕是华国开拓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但是财政上很少有非常富余的情况,因为都投入到这些吸金大户里了。要知道微观粒子的实验室可不只一种,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实验室也越发的多样化,专业化,这还仅仅是涉及到微观粒子的领域。
与华国不同,欧盟走的是曲率引擎的路,因为他们觉得反物质引擎和聚变引擎比起来提升不大,难以称之为跨时代的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