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珍珠港事件前五天,中国破译日本外务省致野村大使的预示偷袭的密电报,立即由毛庆祥jiāo蒋介石转美国驻华使节(但并没有熊文所称的“十万火急”标志),当时美国不相信中国人有这种本事,置之不理。事后果然上当,遭到惨重损失,以后才有“中美合作所”的设立。这一教训是指美国人而言,今熊文竟说什么:“可是英国人却认为中国人不可能有这种先进技术与判断能力”云云,真可谓张冠李戴矣。
第三、熊文中有一段云:“命令日本空军派四个大队,指定在第三天凌晨三点钟出发,沿印度洋西上,侦袭以英国主力舰威尔逊(按应为威尔斯)亲王号为首的舰队”。据上述日本《历史读本》内由木俣滋郎写的《英极东舰队的崩溃》一文所载,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bào发时,日本海军只有三个陆上基地的航空战队投入南进作战,其中两队集结于台湾,另一队驻在西贡(即现在胡志明市)。当时日海军夺取目标,一为新加坡,另一为菲律宾,要使用空军两者均属沿南中国海南下,何来沿印度洋西上?这时印度洋范围内如锡兰岛(即现在的斯林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等,还没有落到日军手里,直到第二年即一九四二年二月到四月才先后侵占(巴厘岛海战发生于二月二十九日,苏门答腊(即泗水)海战发生于二月二十七日,爪哇岛登陆在三月一日,锡兰岛作战在四月五日至九日,新加坡则于二月十五日先于上述各地被侵领。试问当时日军在印度洋各地还未染指,没有基地,何来航空队?而且新加坡乃位于印度洋锡兰岛之东,苏门答腊与爪哇之北,日本果已在该地拥有空军基地要去袭击在新加坡的英国舰队,则说它“沿印度洋东进或北上”,那才合理。说什么“沿印度洋西上”,反而远离新加坡而去,岂非笑话。揣这篇奇文作者之意,可能是以其就任主任研究员之一九四四年为起点来估量当时日军在南洋的情况,以为定必就近派遣空军去袭击英国舰队,而把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日之事yīn差阳错了三年,杜撰虚构者,漏洞百出,每多类是。
第四、熊文中有一段称:“一次日本空军指挥部发电给某空军基地,命其派空军三个中队去轰zhà马尼拉”。按日本系于一九四二年占领菲律宾,全土驻有日军六十二万人。直至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间美军在菲南部一个名叫“勒依特”(译音,距马尼拉很远)的小岛登陆之前,菲律宾全土均在日军手中,亦即说在一九四四年十月底止日空军不会去马尼拉进行自我轰zhà。即使到第二年亦即一九四五年一月六日美军舰队进攻吕宋岛(马尼拉即在该岛西南部)林戛缨湾(译音)之时,日本空军还从马尼拉出动三十二架所谓“神风特别攻击机”(即人机共毁的ròu弹轰zhà机),zhà中美舰十二艘(见《历史读本》)。亦即说此时马尼拉仍在日军手中,日空军自亦不会去进行自我轰zhà。况乎,到了一九四五年初,日本海空军损失殆尽,完全失去制海制空权,日本本土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起即被从马里亚纳(Mariana )基地起飞的美陆军超重轰zhà机 B29不断袭击,“一九四五年三月上旬起,更进而从低高度对城市进行烧夷弹攻击,由于我陆海军防空能力不足,不能进行反击,到了最后广岛、长崎终遭原子弹bàozhà之祸”(见《历史读本》)。由此可见,从熊玲丽一九四四年就任主任研究员起至一九四五年一月止,日本空军不会去马尼拉进行自我轰zhà,其后日本本土遭美机普遍轰zhà,尚且招架不住,自身难保,试问有何余力与必要去轰zhà马尼拉?其属虚构,不问可知。
二十 后 记
中日两国本来是一衣带水邻邦,具有二千多年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特别是通过遣唐使时代汲取的中国文化,哺育和奠定了日本文明的基础,这是世所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