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没有看到的是,刘邦从当上皇帝的那天起,就对他们这些功臣有了防备之心。他考虑的是刘家子子孙孙的千秋大业,认为这些功臣在他在时,还可能比较听话,一旦自己不在了,保不准哪个就会把天下夺了去。所以刘邦对他们一个个的都要给下药。
约莫走了一半的路程,刘邦感到对韩信定罪的证据一时还不足,又考虑现在政局还不稳,不能打草惊蛇,让其他诸侯有危机感,便采取了一个妥协的办法,免去韩信的楚王封号,降为淮阴侯,赐定居长安。实际上是把韩信软禁了起来。刘邦批了一处宅院给韩信,让他把家眷也接来。韩信也无心办理,他只要找皇上理论一番。去了几次皇宫,刘邦都推脱不见。碍不住韩信三番五次地去找,刘邦只好见了,问:“淮阴侯急着要见我,不知有何要事?”
韩信说:“我跟随陛下多年,一直忠心耿耿,自认为没有对不起朝庭的地方。现在陛下仅凭几句小人之言,就削去了我的王侯封号,把我晾在了都城。既然陛下封我为淮阴侯,我想到我的封地去,请陛下恩准。我留在都城闷得慌。”
刘邦说:“淮阴侯这话就差了,我虽削去了你的王号,但仍封你为侯爵,只是名称改了一下,职级待遇并没降,你还有什么不满的?自秦以来,天下所以纷乱,概因诸侯割据,互相倾轧,争为霸主耳。现今天下一统,我欲百姓安宁,是故渐削异姓封国,以天下归于刘姓,或可从此国泰民安,将军不认为我做的对吗?”
“您说这话我明白了。可我半生戎马,一旦远离将士,寝食不安。”韩信心情沉重地说。
“你我半生征战,不就是为了后半生有个安乐的日子吗?你自投奔汉军以来,大小数十战,劳苦功高,现在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你就在我身边住下来,哪儿也不要去,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们还能拉拉呱,彼此都不感到孤单。”刘邦宽慰韩信说。
“半生忙碌,一心只想着报效陛下,何时想过要享清福。我也深知,我常年征战在外,有时难免君命有所不受,使陛下认为韩信这个人有点不大听招呼,加之我与朝中其他人应酬较少,难免有些人不在背后中伤我,以致陛下对我误会日深。这些天来,我想了很多,现在天下也打下来了,我这行伍之人,也该退到幕后了。今后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我想就此归隐乡间,再也不问政事。”韩信以退为进地说。
“淮阴侯大可不必如此伤感,你对本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将永载史册。为了表彰你的贡献,我早已和朝中几个老臣商定,决定授予你不刑之权,只要我朝存在,只要你韩信头顶汉天,脚踏汉地,任何人不得以兵器害之,包括我刘邦在内。我之所以这样做,说明我始终没忘将军之大功也。你也不必归隐乡野,还是那句话,就在这长安安享富贵吧。”刘邦怕韩信怨气太重,又给了他一项豁免权。
韩信见刘邦给了他这么高的特权,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表示感谢,说:“陛下对韩信如此厚爱,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我就听陛下的话,安心在长安呆着吧。”他一肚子不满,让刘邦几句好话就给化解了,从此没有离开长安半步。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身边的女人未免多了起来。你想,天下就这一个皇帝,多紧缺的资源啊,有多少女人日思夜想得到他的宠爱!战争年代,他可能见了有些姿色的女人就会动心,如今开始挑剔起来,不喜欢的就叫她们靠边站。他从魏国带来的薄姬,本来很有姿色,由于跟了刘邦,生活优裕些,身子快速发胖起来,这叫刘邦宠幸她时,有些费劲。所以两个人在一起的新鲜劲一过,刘邦就不再怎么接近她,他更喜欢的是身材一直保持很好的戚姬和宫中那些年龄更小些的宫女。
薄姬被刘邦安排到宫外居住,她住的地方恰与韩信住的不远。韩信虽对刘邦表态他安心在都城呆着,但并不甘心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