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1 章(第3/5页)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考核设计委员会委员",负责与滞留海外的"第三势力"联络。从他的经历看,他

    是一位忠实的、元老级的guó mín dǎng党员。他的被捕,立即引起了岛内外舆论的关注。

    《自由中国》案发当日,guó mín dǎng内已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监察委员"陶百川

    和"立法委员"成舍我、胡秋原旋即jiāo换意见,一致认为依照"警备总司令部"发

    表的罪状,雷震纵使涉嫌违反普通刑法,但终究未触犯"惩治叛乱条例",从而不

    应被认为叛乱而受军事法庭审判。随后,"监察院"提案指责此案有"诸多不合",

    并组成陶百川等5人调查小组,对案情作进一步查询。但是,调查受到重重阻拦,

    后经多方奔走,当局终于允许调查刘子英、傅正和马子骄三人,却坚决不允许调查

    "主犯"雷震。调查小组只好屈服于上命。经过查询,结果表明:"警备总部"等

    机关处理雷震颇多不合或失当之处,此案有若干瑕疵,并建议将审判违法事项向

    "行政院"提出纠正案。

    纠正案呈递上去后,就没了下文。

    案件事发后,民社党主席、中国著名学者张君劢从美国接连电告蒋介石。第一

    封电报对雷震被捕表示抗议。第二封电报长达二千多字,措辞严厉,并寄给台北李

    万居的《公论报》发表,《公报论》不敢全文转发,只发表了部分内容。据外电报

    道,第二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释放雷震;反对蒋经国担任重要职务;要求蒋

    介石辞职,将其责任jiāo"副总统"陈诚,以达到民族复兴。

    在美国的胡适听到雷震被捕,一方面对台北驻美"大使"沈昌焕表示:"此事

    曾经过长期慎重考虑,政府深知在今日国际形势下必发生于我不利之反响,但事非

    得已,不能不如此办"。他拍电报给陈诚,表明他不能不说话,因为事情已在国外

    发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如果四人中有一人自认"匪谍",则此案更应移jiāo司法机关

    审判,否则全世界无人相信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不久,他又给陈雪萍写信,内称

    :沈部长长电说政府深知此案的不良影响。我说,政府决不会"深知",总统没有

    出过国,副总统也没有出过国,警备司令部的发言人也没有出过国,他们不会"深

    知"此案会发生的反响,所以,我不能不做这笨事:向政府陈说,我举出Henry

    Luce

    对游建文说的话:"我是中华民国的好朋友,但我是杂志发行人、编辑人,我是一

    个报人,不能不替报人说话,不能不为言论自由说话"。

    陈诚和陈雪萍将胡适的意思向蒋介石作了汇报,未引起任何反应。

    美国上下也对蒋介石同声谴责。如斯卡拉皮诺在《纽约时报》著文质问美国政

    府:我们的大量经济及技术援助维持着这一政府当权时,我们必须继续装做我们不

    能有所作为吗?......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对台政策,其中包括一项原则:所有台湾公

    民必须有意见决定他们的未来及参加政府工作,否则,......历史将再度指摘我们庇

    护一个衰微的独裁政体。

    面对此起彼伏的抗议之声,蒋介石终于发话了。9月13日,美国西海岸记者访

    问蒋介石,当被问及雷震被捕的原因时,蒋说,雷震发行的《自由中国》"刊登的

    文章,对共匪是有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