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3 章(第1/5页)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蒋介石在台期间,利用了一些时间读了不少儒家政治学说和基督教教义方面的

    书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加以发挥,提出了"以人为本"、"广施仁政"、

    "修明教化"、"政治与lún理相合一"等说教,通过大庭广众,父子深谈,给蒋经

    国及其同代人以教益。"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身兼父亲和老师的

    蒋介石为了"蒋家王朝"的香火延续,对蒋经国可谓海而不倦。蒋经国40、50、60

    岁生日时,蒋介石亲书"寓理帅气"、"立敬立极"。"精一执中"加以赐勉。当

    蒋经国59岁生日时,蒋介石在日月潭致信给儿子,畅谈陆王心学,理气之说,并发

    微阐幽,联系实际,批共骂毛,"光复大陆","解救同胞"。

    蒋经国从蒋介石的"教导"中得到了不少"做人做事成功立业的大道理大学问",

    但蒋经国生活的年代毕竟不同于蒋介石。蒋经国没有经过辛亥、北伐,没有见过

    "剿共",对guó mín dǎng内的派系斗争只是在40年代才有切身感悟。蒋经国幼年在信奉

    佛教的祖母和母亲的教导和呵护下成长,又在苏俄生活、学习、工作了12个春秋,

    这12年是自然年龄和社会年龄中的"黄金岁月"。尽管蒋经国经过蒋介石"三民主

    义"的洗脑,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共产主义的"人类平等"教育使他一生保持

    着与蒋介石迥然不同的工作风格,即平民化,务实xìng。蒋介石从中看到的当然只是

    儿子接受他的所谓"爱人"、"仁政"的一面。

    2.如此"母子"情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照理,宋美龄与蒋经国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母子关系,

    才更能维护彼此的尊严和利益。然而,正是这个"第一家庭"的利益太非同寻常了,

    谁成为这个家族的主宰,就意味着谁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母子之间的利

    害冲突必然表现为权利之争。蒋介石在世,宋美龄夫贵妻荣,无限荣光尽在其身,

    蒋介石死后,却没有子贵母荣的局面。宋美龄似乎只徒有老成凋敝的心态,历史上

    宫廷政治中,父子仇杀,兄弟自残的事情层出不穷,毋庸谈与皇后或外戚之间的争

    斗了。不要说蒋经国不是宋美龄的亲儿子,就是她的亲儿子,只要是为了权力,争

    斗就在所难免,她又能怎样呢?

    宋美龄在与蒋介石结婚之前,就知道有蒋经国这个人存在。结婚之时,蒋氏父

    子jiāo恶,宋美龄对蒋经国并未放在心上。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给宋美龄写下"遗

    书",希望她能在他不幸之后,教育抚养蒋经国、蒋纬国弟兄俩长大chéng rén。

    西安事变后,中苏关系得以改善。蒋介石委托驻苏大使通过外jiāo渠道帮他找回

    多年来音讯不知的儿子。在苏方的帮助下,蒋经国得知了父亲要他回国的口信,并

    知道了宋美龄的一些情况。他请这位大使回国时代他转送宋美龄一件貂皮大衣。

    1937年3月,蒋经国离开了生活、学习、工作了12年之久的苏联,辗转回到国

    内,第一次见到了宋美龄。尽管她在归国之前曾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表示一回国即

    奔家拜见高堂大人,但迫于父亲的威严及从未来前途考虑出发,他还是先在蒋介石

    面前先认了宋美龄作"母亲"。

    宋美龄见到蒋经国一家,寒暄之后,开口便教育蒋经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