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笔坊并不在街面上,而是位于镇子东头的一条小河边。朱平安一行人穿过镇中小巷,只见小河边生长着一片茂密竹林,沿着林间小道在竹林深处坐落着一座幽静的院落,还未走进院落便可闻到一股刺鼻的毛皮鞣制后的臭味。
“前面就是黄家笔坊,据说已经传承百年,是镇上最好的制笔作坊。”朱平安对这里并不陌生,向骆馨予等人介绍道。
“黄家制笔的手艺确实不错,就是黄老头那脾气”三胖有些恨恨地道,昔日和朱平安一起曾经来竹林偷采竹笋,在黄老头那儿吃过苦头,心中依旧有几分怨气。
朱平安也还记得此事,当时他和马儿c小虫都逃之夭夭,只有三胖被黄老头抓住用竹条狠狠抽几鞭。后来他们几人偷偷将牛粪弄在笔坊门前,又惹得黄老头追打了半条街。若非马儿的消息只有黄老头这儿有所需的北尾,朱平安真心不想来这里触黄老头的霉头。
一行人来到院前,朱平安定了定神,上前叩响院门。
吱呀一声,院门打开条缝,一个垂鬓童子探出头来,目光落在马儿c三胖身上,顿时露出警惕的神色,“你们来干什么?”
朱平安识得这个童子是黄老头的孙儿,忙和颜悦色地道:“三儿,你爷爷在家吗?”
朱平安今日身着书院学袍,黄三儿初时还未认出,听见他问话方才辨认出来。他对朱平安的印象显然要好于马儿两人,脸色稍稍稍放松下来,回答道:“爷爷在里面和人谈生意,有什么事吗?”
朱平安心中一凛,有种不好的预感,忙指了指杜小雨等人,“这些都是青峰书院学子,想来买点东西。”
黄三儿打量了一下杜小雨等人,吱呀打开院门,“哦!请进来吧。”
众人跟着黄三儿进到前院,院子面积不大,地上是黄土夯实的地面,院中四处堆放着竹管c羊皮等制笔原料,还有一些鞣制后的毛皮晾晒在架上。
骆馨予等人好奇地打量着院中的一切,黄三儿领着众人穿过堂屋旁的廊道,脆声道:“爷爷在后院说事。”
和前院的杂乱不同,后院位于河边,竹影婆娑下整齐的悬挂着一排排新制的毛笔,毛笔大小尺寸不一,挂在那儿随风飘鹞,恍惚间有如来到一个毛笔的世界。
一个短衫老者正和几个人说着什么,看见朱平安等人跟着黄三儿进来,目光微微一瞥便不再理会,继续用不耐烦的语气对那几人道:“我黄老二制笔童叟无欺,也从不讨价还价,这条北尾就是这个价,你们若嫌贵,那就作罢。”
那几人背对众人,但可以看出身上穿的也是书院长袍,只是样式上尚有不同。听见黄老二的话,朱平安心中暗叫不好。
新入书院学子自己制笔是青峰书院的传统,不仅青云学院这样要求,龙门和洞天两院也概莫能外。
朱平安抢步上前正要说话,其中一人已听见动静转过身来,却是和众人有过过节的龙门学院的虞天行。
看见朱平安等人,虞天行神色微微一动,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不待朱平安说话,已抢先对黄老二道:“行,就依你的价格,这条北尾我们要了。”
“等等,等等,”张楚反应飞快,瞬间已经明白事情始末,快步来到黄老二面前,施礼道:“黄老伯,这条北尾我们也想买,我们可以加价。”
“不错,我们可以加价购入。”陈康成也在一旁道。
“哼,这桩买卖已经谈好,事无信则不立,一群只知钱物的土包子。”虞天行面带怒色,不屑的道。
荆州一府行儒家之道,即使商贾之人也推崇诚信之道,骆馨予和张楚试图以加价的方式抢下那条北尾却是犯了忌讳。
黄老二面沉似水,沉声道:“我黄家笔坊制笔已逾百年,从无背信弃义之事,此前既已谈好,这北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