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本身,就是普贤王佛(the a—g一一d buddha)。而所谓本空,并非空无之空,而是无有障碍,光明焕发,随缘赴感,喜乐充满的智性本身。
你自己的这个其性本空c无色无相的净识与光明焕发c喜乐充满的智性,二者不可分离,两相契合,即是圆觉法身境界(the dhara—kaya state 一f perfect enlightent)。
你自己的这个光明晃耀c其性本空c与光明大身(the great b一dy 一f radiance)不可分离的净识,既没有生,也没有死,即是无量光——阿弥陀佛(the iutable light—buddha aitabha)。
你能有此认识,即已足够。将你自己的智性视为成佛的空性,并将它视为你自己的净识,即可使你自己安住在大觉的圣心境界之中。
如上反复嘱告三遍乃至七遍,务须清楚而又明白,如此,一则可使亡者忆起从前上师所教亲证法门,二则可使亡者将此无遮净识认作根本明光,三则可使如此认清自己本来面目的亡者与法身永久契合而解脱得以确保。
(二)临终中阴的第二阶段:死后现前的续发明光
如上所述,初期明光一经闻证,解脱即可获得。但是,设使初期明光未能证得,则续发明光即行显现——约在呼气停止后一餐饭的时间之内出现。
灵力依照死者善业或恶业因缘,流下右脉或左脉,而后经由任何一个穴窍逸出。接着便有一片澄明的心境出现。
所云初期明光持续一食顷的时间,须视死者气脉好坏以及生前曾否修习观想法门而言,并不一定。
识神逸出体后,它即暗自寻思云:“我是死了还是没有”但它无法确定。它可以看到它的亲戚朋友,所见恍如生前。它甚至还可听到他们的哀号。可怕的业力幻影尚未出现,而由阎罗鬼王(l一rds 一f death)导致的可怖魅影或场面亦未现前。
在这个间隙当中,主持其事的喇嘛或读诵者可以运用如下的指示:
以此而言,死者可有两类,一者已达圆满阶段,一者尚在现修阶段。如系前者,则三呼其名,反复重述上引关于入观明光的教示;如系后者,则向他读诵有关观想其中护佑本尊(tutery deidy)”的引介正文,而后告云:
尊贵的某某,观想你自己的守护来尊[诵者可在此处述及其本尊的圣号],一心不乱,至诚观想你的护佑本尊。观想他有如水中月影,虽有其形而无实体。观想他有如一位具有色身之圣尊。
如上读诵,使其印入亡灵心中。
倘若死者为一未修任何法门的常人,便对他说:“观想大悲圣主(the great passi一nate l一rd)吧。”
如此观修,纵使是原本不能认证中阴境相的人亦可认识了。
曾在上师指导下观修实相但工夫未纯熟的人,单凭自力无法明辨中阴境相。此时即需由一上师或同道师友,以生动的语句使其如实地印入亡灵心中。
虽曾熟习种种教法,但因致死病症过于猛烈,以至使其心灵无法忍受种种幻像的人,对于此种开示,亦有绝对的需要。
还有,虽曾娴习种种教法,但因违背誓愿或未能勤恳践行主要功课的人,对于此种教示,亦不可少。
如能于第一阶段中阴境相及时乘机认取,自是再好不过,但如未能的话,则可在此第二阶段的中阴境相中以此呼唤之法引发亡者智性,使他得以证入解脱之境。
因为,在此第二阶段中阴境相之中,亡者的身体性质上乃是所谓的光明幻身(the shg ilry—b一dy)。
此时,死者虽然不知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