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农业习俗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古史传说农业是神农氏发明的。
《淮南子·脩务训》:“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庄子》c《周易·系辞》c《白虎通》c《商君书》等也有相类似的记述,结合考古资料分析,这应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产生阶段的带有神化色彩的写照。
从世界历史的情况看,农业的发生大多是与新石器时代相联系的。就中国的历史情况而言,农业的出现也是与新石器时代紧密相连的,农史学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称为原始农业,考古学则认为农业是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最新的考古学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c北非埃及c西亚土耳其和伊朗c东亚中国等均是古代农业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国外的农业起源时间迄今最早可溯至距今1万年上下,而中国的农业发生,迄今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至少可上溯至公元前6000年(距今8000年)左右的磁山c裴李岗文化时期。但从磁山c裴李岗文化遗存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已超出农业发生初始阶段的现象分析,黄河流域尚应存在早于磁山c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业遗存,农业的起源应从这些有待发现的更早时期的遗址中去寻觅。在华南地区,经考古发掘调查的广西柳州白莲洞二期文化c来宾龙洞岩c武鸣苞桥c芭勋c腾翔c桂林北门附近的洞穴遗址c广东阳春独石仔c封开黄岩洞c贵州平坝飞虎山洞c台湾玉山等等遗址,最近被学者用考古学的分期法归属为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前段“无陶新石器文化时期”,这些遗址的碳14测定年代扣除偏老部分,绝对年代约在距今9500年至11000年,研究者依据诸遗址发现的骨铲c石磨盘和磨棒c个别遗址的孢粉分析,结合碳测年代情况认为,该时期当已发生种植芋类c薯蓣c豆类等植物的原始农业(张之恒:《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特征》)。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7580年至11310年,学者结合遗存出土的陶器和共存物分析,亦提出该遗址时期已发生原始农业的问题(梁家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如此看来,无论是在中原地区抑或是在华南地区,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间与美洲c非洲c西亚等地区是基本同时或者稍早,中国农业发生的时代也当在新石器时代早期。
从磁山c裴李岗文化遗址和华南地区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均是坐落在山麓地带和山洞中的情况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原始农业包含一种山地农业(李根蟠c卢勋:《我国农业起源于山地考》)或旱田农耕业,这种山地或旱田农耕业,实际上亦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华南地区的山地农业遗存,目前考古发现尚主要局限在上述遗址。而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种山地或旱田农耕习俗除见诸磁山c裴李岗遗址外,属其文化圈内的河北武安南岗c河南密县莪沟以及新郑c登封c鄢陵c长葛和郏县等地有关遗址,都泛见这种生产习俗的流行。与磁山c裴李岗文化大体属同一阶段而绝对年代略略偏晚的农业遗存,在甘肃秦安大地湾c陕西宝鸡北首岭c临潼白家c华县老官台c元君庙c西乡李家村c河南洛宁洛河沿岸等地共约发现了20多处,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西及甘肃陇东地区,东到陕豫接壤地带,南逾秦岭到达汉中地区。从时间和分布地域上看,这些遗址是山地或旱田耕作生产习俗的最早承继者。
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36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c晚期,黄河流域出现了以中原仰韶文化为代表的规模宏大的农业文化,仰韶农业文化的分布,以关中c豫西c晋南一带为中心,东至豫东和河北,西抵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北到河套地区,南及汉江中下游,其分布范围大大超越了前期。仰韶文化的农业生产,可以说,是直接继承了前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