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白玉官巢江南道(第2/4页)  青山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位子低落,门槛照样三年一换,是被前来痛打落水狗的人踏破的。喜欢冷嘲热讽的人都坐在酒楼里谈笑,都站在大街上唾骂,而踏上门来的,都是真正准备从荀家咬下一口还没来得及腐臭的鲜肉的。父亲一去,讨债的,结仇的,都上了门来,荀瑀散尽了家财丢尽了脸面才送走这些个瘟神,偌大家业,最后竟只剩空空落落的荀府和十几老奴,彻彻底底寒了荀瑀的心,偶尔和同样的落魄子弟喝醉酒的时候也会冷笑着骂两声:江南道呵!江南道呵!珂璎长道,途漫而难知心矣!

    也是那时荀瑀在一堆落魄子弟中见识了柳寒宣这个人,初见柳寒宣对他印象平平,仅记得这人一副寒酸样,穿着普通,面色苍白的近乎病态。直到有一次,江南地动,荀瑀和一众友人后怕还有地动,索性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喝酒,荀瑀和他们一起涉足远游行至池州边邑深山时,见竟有一处峭壁崩塌,露出里面不曾被发现的世外好景,行至深处望见一眼深潭,便觉得此处是绝佳场所,喝酒讲究个流觞曲水,磅水而饮才得兴。众人觥筹交错正酣,瞧见谭边有一小碑,仅高一腿,上书近千蝇虫大小的前代文字,难以认全,但还是被学识不浅的荀瑀看出个七七八八,有几句着实不错:篁竹后伐道,水声如珮环,佳人远眺,翠蔓青参,蒙络曳缀。窍谭鱼下百许,浅游不知所凭。倏而天阳流光,谭影下澈,鱼影魅然若魑魉。坐潭上,感极飘然,欲伐竹垂钓,立身而见百步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遂退而隐去。

    当时荀瑀已经喝多了酒,见此碑也心生欢喜,对着身边人豪声说我可强记之!朗读一遍之后转头就走,众人笑笑不以为意,说要带着酒壶回去一边看荀白石强记古文一边继续喝,荀瑀转头时看到唯一没有聚到碑前的柳寒宣才从坐席上起身,朝着那块碑走近看了一眼就上了马车。荀瑀不去管这怪人,一路上都在仔细默背那篇文章,可一路上颠簸半时辰还是忘了数句,最难的是有些自己也没见识过的生僻字形和现在文字全然不同,即使对自己记忆力有信心也有些冷汗密布。到了荀府来不及告罪诸位士子就匆匆往里走,到了书房也来不及铺好清水熟宣,直接就在那幅李维昉的《子夜牡丹图》背面开始提笔就默,小半个时辰才默完,还有七八句忘了去,一边推敲一边回忆才补上两句而已。众士子也都是落魄境地走来的,不屑于去干那互相嘲讽的勾当,见他默不出也不为难,拉着荀瑀继续喝酒,推杯换盏间荀瑀忽然看到柳寒宣走到那幅《子夜牡丹图》旁,一边饮酒一边不动声色的将剩下的几句话填上,完成之后也不说出来,依旧和几人面色淡然的饮酒,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深夜待所有人离开荀府,荀瑀凑上去才去看一眼,上面何止所有断句都被填上,还纠正了好多错别字。这让一直自负博闻强识的荀瑀大惊失色,但荀瑀还是不能确定这位柳寒宣是不是真的隐世之才,万一那柳寒宣其实半路折回去看了好久呢?自此以后荀瑀隔几天就拿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去柳寒宣府上,过几天再装作不经意的提起两句,柳寒宣竟对答如流,这才让荀瑀彻彻底底折服,每过几天就去柳寒宣府上拜访,荀瑀坚信,这种人绝非池中之物,说不定这次就是天赐荀家崛起的良机!

    轿子在离江南道较远的地方停下,江南道近一点的地方都寸土寸金,早就叫势力滔天的豪绅或大官买了去,现在整个原九江州地界都可达到寸土寸银的地步。还能在江南道百里以内的,都是家世显赫的或大富大贵的,而这柳府距江南道不近不远,只有四十里不到,地皮并不便宜,更不用说府邸,柳府府邸古朴淡雅,门前无镇宅石狮,这是极不寻常的事,门上两螭兽古银铺首也不是普通人能用的,一般三品以上官员和略高一品的藩王c亲王一类才敢使用,荀瑀怀疑这是宅子原主人留下没来得及拆除的,多次托人打探也没能打探出这原来是谁的宅子,而且柳寒宣就像突兀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