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序章 太平将军(第1/3页)  大乾长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乾长凤最新章节!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咱大乾自春秋乱世之中,立国已然十七载矣,如今咱们东陵道为天下粮仓,海晏河清歌舞升平,然,十七载之前官渡之战,终是不可忘矣。”

    头发霜白的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语调陡然拔高三分:“若说起这决定东陵道生死存亡之际的官渡之战,就不得不提……那踏平春秋十七国的‘太平将军’!”

    十七年之前,八月十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官渡本为前朝盛景之一,原本是庙宇阁楼巍峨耸立,风铃闻其悦耳,金鸡仰视欲飞的万人仰望之地,物华天宝之所,既有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之古典,又有月映月台、杏圃牧羊之文雅。

    然此时,官渡方圆百里之内,已是兵戈列阵,旌旗猎猎,杀伐之气直冲斗牛,一时竟可与皓月争辉。

    官渡以东三十里,有东越王朝二十万甲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此二十万甲士兵强马壮,腰间所配东越刀俱是九斤七两之重刀,身上盔甲俱是耗费重金打造之鱼鳞甲,二十万士卒在强盛兵甲衬托之下,俱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

    在二十万甲士正中央,有九丈东越王旗迎风招展,王旗之下有一金黄龙辇,龙辇富丽堂皇,周围更有精锐甲士层层拱卫。

    此龙辇之中不是旁人,正是东越皇帝御驾亲征!

    在官渡以西三十里,有十万甲士与东越部遥相呼应。

    此十万甲士与东越部大相径庭,从步卒到重骑皆是三十岁以上久经沙场的百战老卒,不论是腰间所配兵刃,还是身上所披战甲,也俱都是饱经风霜的破旧货色,更有甚者刀鞘已然磨损过半,只靠草绳悬挂在腰间。

    这十万甲士明显是刚刚开赴战场不久,人马俱疲,甲士再悍勇也难掩满面风尘之色,高头战马更是低声打着响鼻,口中已然有着白沫浮现。

    与东越部最明显差异,是这十万甲士的将旗。

    一口绣有草书“顾”字的七丈将旗在所有甲士最前方迎风而立。

    沙场之中所有将士均都明白,军伍之中,将旗所在之处,即是大将所在之地。

    自春秋以后,军械装备发展迅速,强弓劲弩从以前的五十步发展到现在的四百步,此时已经显有军伍大将在两军对峙之中,敢于把将旗挪到最前之处。

    此时大乾之中,四名镇国大将军之中,唯有一名将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有胜有败,但是不论战役状况如何,战旗总是放在最前位置。

    太平将军顾仙佛!

    踏平春秋十七国,力保大乾自偏隅之中一路杀出,到如今立下泼天功劳的太平将军顾仙佛!

    顾字将旗之下,有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而立。

    此战马身高七尺有余,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浑身褐色毛发油光水滑,明显是万里挑一的不世良驹。

    而在此战马之上端坐的男人,姿态仪容相比胯下战马则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身高不到六尺,相貌平平,年龄已经五十开外,两鬓霜白,肤色粗糙,举手投足之间不像是统帅六大军之一的大将军,更像是田间地头务农的憨厚老农。

    若非熟识之人,任谁都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和蔼可亲,与世无争的老农,竟是手上沾染了上百万条人命的太平将军。

    顾仙佛伸手顺了顺胯下战马的顺滑鬃毛,笑眯眯说道:“小黎啊,你说东越这群杂碎的先头军,离咱们多远?”

    在顾仙佛身后白马之上,有一白衣飘飘之风流儒士,姓黎唤清,顾仙佛身边头号智囊,亦是贴身副将,武功享誉天下,智谋举世无双,文武双全,占尽天下写意风流。

    顾仙佛曾言,立下十分功劳,六分当属黎清。

    听到顾仙佛问询,黎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